“画像”新产业度量“园”动力

青岛创新建立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统计监测制度
青岛日报 2023年11月30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一业一园”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是青岛切入产业新赛道的创新之举。如何给“新”产业“精准画像”,量化专业园区的发展效能?市统计局创新建立“青岛市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统计监测制度”,从量化产业发展水平、质量和创新成效等维度入手,为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开展周期性“体质监测”。

  探索新兴产业领域,如同进入一个个“无人区”。给新兴产业设计监测指标,也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统计监测首先要做到“跳出统计看问题”,站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视角,设计整体监测制度架构。结合全市24条产业链划分标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绿色低碳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园区,要确保指标清晰、责任明确、监测及时、流程规范,兼顾产业和园区两个方向的评价标准。

  例如,在量化产业发展程度方面,要聚焦主导产业是专业园区发展的内核与关键。为此,监测制度设计了“主导产业聚集度”“主导产业聚集度提升幅度”等指标,反映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程度。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开园的7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中,6个园区产业集聚度同比提升,产业集聚度的提升反映了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增强。

  再如,为避免出现“低效率区”,监测指标要更敏锐地洞察园区发展质量。为此,监测制度设计了“四上企业营业利润率”“工业技改投资贡献度”等指标,突出体现园区发展质效;设计“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等指标,反映园区经济结构优化成效。这些精细的量化指标将协助各园区找准发力点与突破点,服务园区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该监测制度更大的亮点在于如何度量新兴产业、反映创新成效。为此,市统计局借鉴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做法,结合青岛发展新兴产业的实际需求,将监测指标设计重点聚焦于“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高科技创新的前沿、高附加值创业的重点”三个方向。对标新兴技术,重点统计监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万元营业收入研发费用”“工业技改投资贡献度”等指标,发挥统计作用,把脉行业创新,反映高技术转化聚集程度,服务园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汇聚各类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每一项新的统计监测制度的出炉,都为精准描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增添一块新“拼图”,这也为制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统计监测制度设计既与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接,又满足国家级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资料采集要求。围绕产业专业园区的基本概况、经济总量、投资建设、科技进步、产业项目及发展效益等方面,建立了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大”统计体系,即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企业名录+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和新兴产业链发展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为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可量化参考。

  目前,这项监测制度已启动动态监测评估。监测制度共设置4张报表、80余个统计指标,周期性开展相关产业链统计监测,将7个已挂牌园区监测数据及时共享部门,便于部门第一时间掌握专业园区发展动向、发展机遇,更好精准施策。“统计数据是一个‘风向标’,将量化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发展目标,促进专业园区看清当前发展优势、短板,在‘扬优势、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方面将更加心中有‘数’。”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