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本报11月12日讯 12日上午,以“奋进新征程、强农促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农交会统筹公益属性和市场化方向,推进“综合展、专业办”,近3000家企业携2万余种产品参展,3万余名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到会洽谈交流,观展人数达15万余人次,有效促进了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品牌打造。
记者看到,在本届农交会的最后一个上午,各参展商仍在展馆“奋战”。四天的时间里,他们在这一“国字号”农产品交易平台上全力展示、积极推介,亦是“收获满满”。
“我们企业是做泡菜类产品的,包括酸菜、辣白菜等。这次会上,收获了好几个本地大单。其中一家青岛预制菜企业与我们签订了300万元的意向合同,第一笔50万元合作款已经入账。”德祥昇食品(河南)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马名扬听闻记者来自青岛,顿感“亲切”。他告诉记者,这是企业首次“试水”青岛市场,没想到收获了惊喜。“和本地企业负责人以及采购商沟通,我了解到,青岛这些年正在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这正与我们的产品相契合,坚定了我们下一步深耕青岛市场的信心。”
“中国市场非常大,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斯里兰卡投资局上海办事处主席Oninda ranil kulasekara介绍,他们带来了由椰子花酿造的类似米酒的饮品,还有椰子茶、椰子醋、香料、锡兰红茶等来自斯里兰卡的有机产品。“我们不仅把斯里兰卡的特色农产品带到中国,也会将中国茶带回斯里兰卡进行推广。”
洽谈合作之外,青岛当地的消费氛围也得到了各地参展商的一致称赞。
法国路邑集团是首次来青岛参会的新朋友。在5天前布展的时候,其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是第一次在青岛开拓市场,所以“没有具体的期待”,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他们的庄园酒。在展会的最后一天,记者再次见到他,他对青岛市场已是连连点赞。“我们这次带来的酒,已经基本上销售完了。青岛市民的购买力很强,我们每天要卖出四五十箱红酒。”面对如此具有消费活力的北方市场,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一定会重点开拓。
在总结本届农交会时,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届农交会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和国际化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场主体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设置农垦、地标农品、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等11个展区,北大荒、首农、先正达、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浪潮集团等百余家大型企业参展。有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展会期间开展了农业品牌推介、中国农垦品牌发布推介等50余场产销对接和品牌推广活动。设立品牌推广中心,联合农民日报社、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村杂志社、京东、抖音、快手等举办各类公益展示推广活动,涉及千余个品牌农产品。国际化取得务实成效,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企业参展,近30家大型国际采购商到会,与广东、贵州、山东、湖北、青海等多个省份的企业签订了采购合同,涉及水产、果蔬、茶叶等多个品类。
作为承办城市,青岛市在本届农交会上表现亮眼。在本届农交会上,青岛设立了“一综两特”青岛展区,参展企业约150家,展示青岛市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在农交会期间,“抱团”参展的青岛农品受到采购商和观众的关注,崂山茶、黄岛蓝莓、胶州大白菜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受到采购商追捧,订单不断。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宣布了农交会设计奖名单,青岛市获得3个设计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