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杰 锡复春 王涛
与即墨区委副书记、区长孙杰访谈的地点定在即墨古城,这个0.4平方公里的“城”早已声名远播,可谓“小城不小”。城内,古典建筑群落疏密有致,东西门里街市热闹非凡;城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十字街头车水马龙。在这处传统与现代交汇地开启访谈,也彰显出即墨的“创新突破”之心。
纺织服装产业,过去一度撑起即墨经济的“半壁江山”,现在3800余家行业企业,产值仅占全区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不少企业还在产业链“中下游”迂回。处于行业“阵痛”转型期,即墨推动纺织服装业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断臂求生”,发力数字化、品牌化之路,以期早日重现“中国针织名城”的昔日荣光。
这只是一个缩影。氤氲着悠久开放基因的即墨,如今正在全方位焕新,在“进”与“退”、“优”与“扩”的闪转腾挪中,悄然重塑城市产业发展格局和现代产业新体系。即墨将汽车产业定为“第一赛道”,现已引进一汽大众、一汽解放等四大整车项目,400多家零部件企业纷至沓来,即墨汽车产业正驶向“快车道”。“汽笛声”外,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可圈可点。
不可否认,即墨目前仍存在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度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但是,“方向对了,路就不怕远。”即墨“六大主导产业”正换挡提速,全速前进。
“最古老的城,最年轻的区。”访谈末尾,孙杰用这句话来推介即墨,“古老代表着历史,代表着文化传承;年轻代表着活力,代表着未来发展潜力。”
释放发展新动能
记者:纺织服装是即墨的传统优势产业,不久前,即发十万锭智能纺纱项目投产,这对即墨纺织服装产业意味着什么?
孙杰:即发智能纺纱项目是即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拥有纺织服装服饰企业3800余家,年产各类服装约8亿件,规上纺织服装企业83家,产值过150亿元。但总的来看,即墨的纺织服装产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产业层次不高,多元创新能力不足。
将纺织服装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我们重点强化数字赋能、科技赋能、平台赋能、品牌赋能“四项赋能”。如支持即发集团开展无水染色技术攻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首条年产1000吨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已正式运营,整个过程不需要一滴水。下一步,我们将聚力抓项目、搭平台、创品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升级,着力打造链条完善、生态良好、竞争力强的千亿产业集群。
记者:海洋科研是即墨的一张“王牌”,在发展海洋经济上,如何打好这张“牌”?
孙杰:海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强劲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目前,青岛蓝谷已引进落地“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国字号”科研机构28家,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设立校区或研究院25处,培育引进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49个。上半年,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20.5亿元,增速7.4%,占全区GDP比重42%。
今后,我们将瞄准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三大重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争取全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90亿元、增速9%以上。其中,海洋新材料产业将重点依托中国船舶集团725研究所、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等技术优势,开发生产海洋防腐涂料、海洋无机功能材料等,孵化新兴产业,填补国内空白。
记者:新能源汽车风起云涌的当下,作为青岛汽车产业重要集聚地,即墨下步的发力点在哪?
孙杰: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青岛重点打造的24条产业链之一。即墨区将顺应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突出“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全链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企业,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力争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突破10%,2025年突破30%,早日实现“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值双千亿”目标。
具体工作中,我们密切对接一汽、奇瑞汽车等企业,全力争取导入新能源和高端车型,确保奇瑞瑶光新能源混动车型(PHEV)年内早日整车下线,争取奇瑞T28新车型年内落地、2024年整车下线,宝来新能源车型改造项目2024年启动实施;全力推动解放新能源微卡项目,利用既有厂区规划年产10万辆微型卡车;瞄准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高附加值核心零部件,主动出击,招引更多行业领军企业落地。
加速融入青岛主城
记者:即墨撤市设区已有六个年头,围绕“对标主城、组团提升、全面融青”的发展思路,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上,今年做了哪些工作?
孙杰: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是即墨打造现代化新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今年,即墨计划实施总投资195亿元的城市更新建设项目147个,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3.23亿元。其中,营流路北通工程加速推进,今年将完工通车;中北大通道首开段已全面开工,将加快完成剩余征迁。
从回应群众普遍关切的焦点问题入手,我们将围绕旧城旧村改造、公园城市建设等7个领域持续发力。如针对打造景观城市,着力推进一中周边游园及9处“口袋公园”建设,新建林荫绿廊10公里,预计新增绿地面积13万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将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加速融入主城,不仅在于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还体现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从县城到区,即墨如何回应老百姓越来越高的期望值?
孙杰:今年以来,即墨区始终坚持将民生工作摆在首位,狠抓民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民生支出占比稳定保持在80%以上。教育领域,重点解决学位不足和东西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今年投资近38亿元新改建新兴中学等中小学、幼儿园29处,预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万个。医疗领域,重点解决医疗配套不足、医疗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上半年正式启用第三人民医院综合体和区人民医院南门诊楼,正加快建设中医院北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16个医疗项目;市民关注的蓝谷齐鲁医院,正在内部装修,计划明年启用,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床位1600余个。
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
记者:刚才您提到,擦亮“千年商都”底色,具体到优化营商环境上,即墨如何落实?
孙杰:即墨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突出抓手。为此,我们成立工作专班,紧盯上级要求、市场需求、群众诉求,组织专项研究、专题推动、专门落实,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在全省首创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项目平均投产周期预计缩短2-3个月;在食品生产行业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试点,最大程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围绕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发展需求,我们将探索建立“需求收集、分解办理、跟踪落实”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将企业各类需求纳入总盘子统一研究,能够立即回答或解决的,直接安排相关部门办理;需要合力推进的,及时分解工作任务,统筹各方力量办理;后续跟踪办理进展、落实办理结果,最大限度满足市场主体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