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十大产业,推出七项行动,争取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左右——

青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

青岛日报 2023年10月12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10月11日上午,青岛举行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围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方案》提出布局十大产业培育新增长点,推出七项行动探索服务业培育新路径,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提升服务品质效率,争取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左右,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初步形成。

  十大产业,

  十个新增长点

  一艘艘满载的货轮在青岛港往来穿梭,“工业大脑”在工业互联网的加持下驱动着企业和产业的加速运转,39个试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居民总人数超过50万人、带动约6万人就业……近年来,青岛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的同时,生活性服务业也在迈向高品质、多样化,服务业经济活力持续提升,“稳定器”作用有效发挥。

  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扩大投资的“主平台”、促进消费的“主阵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达到6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6%,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与此同时,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不足、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服务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强、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不显著、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尚待深入等问题也制约着城市服务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立足城市发展实际,青岛谋篇布局优质高效的服务业体系构建,确立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十大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十个未来新增长点。

  吹风会上发布了十大产业及其具体目标——

  现代金融,以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为目标,争取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

  现代物流,以建设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主要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争取2025年物流产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

  现代商贸,以推动传统商贸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为目标,争取202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超21000亿元,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35%。

  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为目标,争取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

  科技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技术推广服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提升发展产品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工业设计服务,争取2025年全市科技服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

  会展,以推进产展融合发展为目标,争取2025年会展产业链收入达到260亿元左右。

  商务服务,以培育集聚一批服务企业和机构、打造一批一体化商务中介服务平台为目标,争取2025年新认定总部企业550家以上,培育50家以上商务服务领军企业。

  人力资源服务,以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为目标,争取2025年人力资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检验检测认证,以打造多元化认证供给产业链新模式为目标,争取2025年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达70亿元。

  文化旅游,以基本建成重要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取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七项行动,

  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承载,是城市能级跃升的内在要求。

  据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仉元明介绍,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青岛着眼于发挥“区位”和“产业”两个优势,把握“品牌”和“品质”两个提升,推动服务业向产业结构更优、特色产业更强、发展能级更高的方向迭代升级。

  突出发挥存量优势。青岛将以区位优势为“链接点”,《方案》提出,依托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承载国家战略的开放平台为“链接点”,持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拓展市场。以产业优势为“出发点”,围绕青岛七大优势产业链,使服务业发展在优势赛道跑出“加速度”,鼓励链主企业建设具有行业示范引领效应的服务载体,支持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协同合作,以先发优势引领服务业发展。

  提升发展增量能级。青岛将在品牌提升方面,持续放大“青岛服务+青岛制造”的综合效应,《方案》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头部企业,服务业品牌、质量、标准进入国内城市一线方阵。在品质提升方面,《方案》提出以高端技术创新为引擎,以高端企业塑造为抓手,以高端环节突破为切入点,实现服务业品质更优,推动服务业品质化升级。

  基于以上考量,《方案》提出以七项行动、19项措施为实施路径,以一套系统性的培育体系提升服务业对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的支撑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突破行动,包括打造创新平台、发展新兴业态、优化创新生态三项具体措施。聚焦24条产业链,每年培育引进10家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培育10个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

  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包括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发展新型消费、丰富消费场景三项具体措施。每年组织开展多次促消费活动,建设一批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地,发展“四首经济”,创建省级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一批消费新场景示范项目。

  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包括壮大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细分领域成长企业、有序推进服务业主体“个转企”“小升规”三项具体措施。每年培育一批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每年新增纳统规上服务业企业300家以上。

  平台载体支撑行动,包括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100座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楼宇,引进一批国内和世界500强服务业企业及重大建设项目。

  人才体系驱动行动,包括引培集聚国际化领军人才、综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两项具体措施。建设国家级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每两年度培育市级现代服务业拔尖人才30名以上。

  就业容量扩大行动,包括创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市场吸纳就业能力两项具体措施,支持服务业平台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配套设施提升行动,包括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布局新兴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加强辐射带动区域能力建设三项具体措施。补齐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新算力、新网络、新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新标杆、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沿黄流域重要内陆枢纽城市的协同联动。

  突出“优质”“高效”,

  发力“质”“量”齐升

  细读《方案》可以发现,“优质”“高效”是青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的两个“关键词”。其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推动这座城市的服务业同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其中,“优质”突出的是结构的优化,即以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为发力点,发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贯穿于农业、制造业价值链的增值环节,是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引擎和介质。《方案》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聚焦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并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向融合、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嵌入融合、服务业内部产业相互融合。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向融合。作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青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的路径正在加速推进。《方案》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提升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的应用以及产品规划、设计管理等高附加值工业设计服务,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同时,青岛将围绕制造业共性服务需求,培育壮大信息技术、工业设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制造服务业市场主体。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争创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推动服务衍生制造,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领域拓展。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嵌入融合。青岛将立足服务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培育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农业与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型产业,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推动服务业内部产业相互融合。青岛将支持信息、科技、文化、旅游、法律、财会、康养、家政、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业相互融合,培育发展特色文旅、智慧康养、数字创意、法律科技等融合型产业。赋能提升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同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高效”突出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关系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提升现代服务业资源配置效率,《方案》提出了系列目标,以数字化为首要动力、以融合化为核心驱动、以品质化为根本目的、以绿色化为必由之路、以国际化为竞争优势,协同发力,引导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完善服务业空间布局相结合,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更加深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0%,服务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比例达到80%以上,产业数字化指数排名全国城市前列。

  融合化水平更加高效。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左右。

  品质化成效更加显著。服务业品牌、质量、标准进入国内城市一线方阵,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到60家以上,税收亿元以上楼宇超过130座。

  绿色化发展更加鲜明。建筑、交通、包装等行业大幅节能降碳,合同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新业态营收增长20%以上。

  国际化优势更加突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800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200亿美元,增速15%以上。

  其中,数字化赋能是“关键一招”。加快形成以“服务业+数字化”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方案》提出,结合数字青岛建设,一方面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聚焦生活性服务业在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生活场景的数字化应用,打造数字生活服务样板城市。

  充分保障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加速建设落地,《方案》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三方面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行业部门、区市、企业常态化联系制度,强化协同联动;统筹用好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新兴领域培育壮大;进一步推动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核心要素自由流动,探索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准入、准营标准,构建开放协同、包容审慎的服务业监管新模式。

  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青岛将塑造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