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科研人员假期坚持科技攻关

争分夺秒开发未来能源

青岛日报 2023年10月05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本报10月4日讯  尽管是“双节”假期,每天早上8点多,在位于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能源楼5楼的办公室内,该所仿生能源界面技术研究中心界面仿生工程课题组组长、研究员高军的身影依旧准时出现。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能源科技竞争的紧迫感,让他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在等待电脑开机的时间里,高军简单介绍了他的研究内容:“我主要在做仿生能源界面技术研究,通过构筑仿生离子通道等方式,从海水中提取锂、铀等有价值的各类离子,为我国开发未来能源储备技术和资源。”

  电脑开机后,高军先是查阅和处理相关邮件,然后步履匆匆来到了实验室。在这里,十余位科研工作者正加班加点地忙碌着。“用真实海水开展实验的效果如何?”高军一边询问研究组里的博士后赵永晔,一边坐到了显微镜前。他时而盯着显微镜下的吸附材料结构,时而抬头观察旁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实验数据,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这个结果很不错,说明通过我们的方法可以排除海水中的钒、铁、钴等‘竞争离子’,实现对铀离子的精准选择,选择效率有望实现行业领先。”高军对赵永晔说,“下一步,要在更接近真实的海水环境里开展实验,把成熟方案应用在锂离子、金离子等资源的提取中。”

  在实验室忙碌了一上午,到中午的时候高军已经全面掌握了课题组的近期进展,他匆匆吃了午饭便回到办公室整理实验数据,为课题组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元素浓缩和能量转换用仿生材料”项目准备阶段性成果汇报材料。

  “项目进展怎么样?技术上推广顺利吗?”下午,高军又抽空和东营某企业相关负责人通了个电话,他们参与研发的仿生物剪切石油增产技术正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电话那头也传来了好消息:目前,该技术进展顺利,一些油井实现了日产油量翻番的效果。

  下午6点,高军回家吃了个晚饭,不久后又回到了办公桌前,他还要根据目前课题组的进展,系统布局下一步的研究重点。硕士研究生侯玉双说,高军办公室的灯会一直亮到晚上10点半,而这是他工作的常态。

  “科研工作者是没有‘休息日’的,”高军说,“‘向大海要资源’是世界能源领域不约而同的发展方向,全球竞争没有分秒停歇,就看谁‘跑得快’,能抢占先机。我们有极强的紧迫感,不能休息,也不敢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