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让成长真实可见

青岛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项目化学习“软式书刻”作品展示。

  ▲学生刨制古琴面弧。

  □青报教育在线  徐阳

  当一回小摄影师,捕捉家乡最美镜头,再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做一个小菜农,在开垦、播种、施肥中发现植物科学的奥妙;当一次小木匠,在测量、切割、打磨中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在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学生不再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素养能力,在真实的场景体验中收获成长。

  这得益于项目化学习在学校的落地。近年来,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校长王岩林带领全校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通过学科项目化、跨学科项目化和超学科项目化“三线并进”实施策略,实现学习方式变革,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学校的项目化研究连续在两届市北区学术节上进行专题汇报和课例展示,凝练的“单元项目式导引教学法”获评市北区优秀教学法。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的指导者,也是项目的咨询师、团队的教练员。想让项目化学习真正在学校落地,首先需要全体教师在思想上认可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在行动上掌握项目化学习的核心。

  “最初,大家对于项目化学习都是一知半解,我们让干部先参与进来,成立了‘项目化学习’小组。”2020年,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正式推行项目化学习。面对这场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改革,王岩林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教师以《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为学习范本,多次开展读书研讨会,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与此同时,全校建立起校长、干部、教师研究团队“三级研究共同体”,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和“走出去、请进来”等研修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项目化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将项目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法配合使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优秀的项目化案例,加深对项目化学习的认识。”王岩林表示。

  从初步认识到阅读专题书籍再到感受鲜活案例,教师们由浅入深地钻研,对项目化学习有了准确理解和思考,积极投入到实践中。

  “第一个项目其实失败了。”语文教师邴翠凤是最早一批加入“项目化学习”小组的教师,最初她尝试设计自己的实施案例时,由于经验不足,遇到不少困难。后来,她在王岩林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语文项目化学习《我是小小摄影师》的设计。“王校长花了两节课时间,帮助我梳理项目开展的全过程。这些点拨和指导为我后面的项目化学习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成功的经验,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投入到项目化学习的热潮中,研究团队逐步扩大,教师之间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互相提出建议,共同成长进步。“现在我也带了两个徒弟,遇到难题我们经常一起研究讨论,形成了非常浓厚的教研氛围。”在邴翠凤看来,项目化学习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使教师不断思考,开阔眼界,还使教学更富有趣味,学生学得也更开心,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

  在项目化学习的具体推进中,学科项目化学习是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研究的重点,学校以语、数、英三科为主,聚焦学科关键概念与能力,从经验单元的角度重新设计学习方案。

  例如,在五年级语文课上,教师立足《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文章,设计了驱动性问题“我该怎样选择”,引导学生重构课文内容,通过续写、课本剧表演、演讲等形式,思考如何能在矛盾、输赢、生死面前做出智慧的选择,这种比读课本、背字词更有趣的学习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二年级数学课上,教师在“乘法”“长度单位”的单元学习基础上,设置“如何利用现有的资金购买必需物品”“你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等生活化情景,开展《小小一家之主——采购篇》和《小小一家之主——测量篇》项目化学习,引发有意义的数学互动,巩固单元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在五年级英语课上,教师开展《我们的节日》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讲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开展,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思维能力被激发,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同时,更具挑战性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也在校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以科学学科为例,在学习“种子如何发芽”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种植基地,体验播种的过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掌握了科学知识。在学到“声音如何产生”这一问题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琴教室,学习古琴制作方法和弹奏技巧,在琴声中寻找声音产生的原理;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和建设了校园气象站,并每天组织学生观测、记录、发布气象信息……

  “我最喜欢在种植基地上科学课了,通过观察和数据记录,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我最期待在气象站值勤,成为校园的‘小小天气预报员’”。当科学学科开始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项目化学习,当纸上的“科学”变成了学生手中的“科学”、学生思想中的“科学”,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那些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对学业不感兴趣的学困生也主动投入学习,激发起对世界的强烈探索欲望。

  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近年来,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正在开展学科之外的项目化学习探索。

  “这是低年级学生制作的小板凳。”“这是高年级学生制作的花窗。”走进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木工专用教室,各式各样的木制作品琳琅满目。这是学校以学科为基础进行的“木工制作”超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经过长期的学习,一个个“小小木工”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长起来,不仅掌握了传统的木工工艺,还拥有了创意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木制品的制作过程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语文等内容的结合,完全打破了学科界限,让学生利用多种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解决问题。”木工指导教师鞠鹏介绍,这一超学科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看似“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劳动力、创造力、审美力,提升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如今,这些“小木工”越发喜欢探究,会利用文字、绘图、实物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创意。“把不起眼的木头变成一件件鲜活的作品,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学生们纷纷表示,学习木工工艺,让自己养成了碰到问题先理性思考、后找应对办法的好习惯。

  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除了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鞠鹏还计划让学生通过策划作品的宣传渠道,寻找目标购买人群,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转化成经济效益。“比如,在每学期的义卖活动中,通过学校大屏幕把自己的作品推荐给同学;或者是利用放学后、周末时间推荐给家长,从中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商业技能。”

  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中,平二师生实现了共同成长。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从本学期开始,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将借助青岛大学等高校资源,让专家教授走进校园,对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诊断和指导。有了高校专家的引领,项目化学习方式必将更好地融入常态化课堂,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的项目化学习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