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中学: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青岛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地理课上师生一起用橡皮泥制作地形地貌。

  □青报教育在线  王禹

  最回归育人本真的教育,是最有力量的教育。

  自建校以来,青岛大学附属中学秉承“优质轻负”的办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科学+”有效教学,不断致力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凝练成教育工作的本与真。

  “本”是以生为本,“真”是务实求真。教育的本真就是以学生成长为首要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感受,立足教学模式的科学实践,追求教育的真实效果。在校长张凤瑛的带领下,学校以真教育、求真知、办真事,培养真才实学的现代化人才。

  在“四动课堂”教学法的引领下,学生学业成绩领跑岛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位稳定发展,先后获得2023年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青岛市双减实施典型案例、青岛教育强校提质先锋学校等荣誉。

  以真抓实干促教,开创教育新模式

  “科学+”理念是张凤瑛在青大附中坚持“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更好地落实“科学施教”和“全面育人”而提出的新理念,旨在通过融合和创新,让科学的知识、方法、工具融入日常教学。

  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各学科组在集备教研中以问题为导向,定期对作业改革、课程标准、分层教学、集备教研等问题进行研讨,真正“吃透”课标,定好学科组发展风向标,把握好教学设计和习题设置,真正做到科学施教。

  张凤瑛常说:“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青大附中始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每学期开设“精研促优,悦动高效”等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每节展示课都凝聚着教研组集体打磨的智慧。

  教育教学年会、教学研讨活动、学科“掌门人”培训、教科研大会……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一位老师都练就一身“硬功夫”。同时,学校积极尝试创新改革试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教改的视野向课前、课后和更广阔的空间延伸,实现智慧课堂全覆盖。

  因真情实感而学,创建“四动课堂”

  当一节“阅读分享”的整本书阅读课化身剧本研讨会,是什么体验?

  在初二语文教研组长崔莉莉的课堂上,以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背景,以拍摄宣传视频为主线,学生们“穿越”回到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深入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通过情景设置、分组讨论、脚本阐述等环节,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主动了解历史、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教师不再单纯提供知识,而是为学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课堂并非老师的一言堂,要从‘怎么教’变成引导学生如何带着兴趣主动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无论是设置情境,还是运用工具,想方设法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她说。

  在青大附中,如此生动有趣的课程并非孤例。张凤瑛多年来推动的“课堂革命”,围绕“问题驱动、情境调动、平台互动和工具撬动”的“四动课堂”,让学校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堂关系,形成“尊重、灵动、求疑、共生、和合”的课堂文化。

  初二学生王君瑶对此深有感触:“老师会将知识点通过讲故事、组织表演等形式引入课堂,让我们能迅速进入情境,带着思考和问题上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为求真务实而变,培养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青大附中在教育教学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更加注重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转变学教关系,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扎实落地新课程、新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

  张凤瑛曾说:“新课标下,学校要以生为本,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新课标”推行以来,学校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相继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并重视实验教学。随着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最终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具有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立足课堂、深耕课堂,中层以上干部要坚持听课议课,学校每学期在校内开设各类展示课100人次以上,教师听评课3000节以上,在一大批优质课涌现的同时,许多老师荣获青岛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多篇课题、论文发表,项目式教学、跨学科市级公开课先后开课,实验教学比赛、课程案例先后荣获市级特等奖、省级一等奖。

  青大附中将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形成科学作风,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生学科素养,从而推动学校高质量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