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眼

金融支持制造业需做好“精准”文章

青岛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莞棋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期,包括青岛在内的多个城市纷纷出台高“含金量”的举措,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效,营造良好的制造业金融环境。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新增2.6万亿元,增幅高于去年同期。

  制造业与金融业共生共荣,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支持力度,既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使命担当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自身经营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持续加力支持制造业正成为金融机构的共识,但金融活水要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流入制造业企业,还需针对行业与企业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与产品,做好“精准”文章。

  这种“准”,是指金融机构要建立与支持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服务与产品体系。从行业发展特点而言,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中长期资金,但银行往往出于避险考量,更倾向于向制造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制造业企业“短贷长用”问题日益凸显,资金周转不灵时还要被迫“倒贷”。

  因此,银行机构支持制造业,首先应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精准、高效的信贷支持,特别是要稳步增加中长期信贷投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重点对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给予支持,较好地实现短期稳定增长、长期结构优化的目标。

  此外,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金融需求突出,这就要求银行机构改变信贷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现状,大力开发制造业全周期融资产品,进一步探索“投贷联动”服务创新,综合运用债券、股权等方式,提高金融供给与专精特新企业需求的适配度。

  这种“准”,还指银行机构应革新风险理念,充分适应新兴制造业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特点,推进风险评价体系从过去“看历史、看资产、重抵押”向“看未来、看智产、重现金流”的转变。

  先进制造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制造业通过吸收先进的技术,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转型;另一类是先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形成的新产业。前者主要是行业头部企业,挖潜空间有限;后者则多为中小型企业,处于成长期,属于制造业的下沉市场,是银行机构增量市场的重点拓展方向。

  这就要求银行机构革新风控技术手段,制定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专属的评级授信模型,在模型设计中充分考虑企业成长前景和预期现金流。此外,银行机构还可提升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搭建制造业企业区块链平台,将基于核心企业的银行授信传递到链上企业;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大对制造业企业信息收集和风险识别、监测,提高产品匹配的精准度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