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美在茶园查看茶叶生长情况。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眼下,正是茶园忙碌的时节。市人大代表、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董家洼股份经济合作社农艺师刘洪美不顾炎热的天气,每天穿梭在茶园和制茶车间,查看茶叶生长和采摘情况,把控茶叶炒制品质。
在乡亲们眼中,刘洪美是肯吃苦、有技术、头脑活的乡村能人。从事制茶行业二十多年来,刘洪美精研茶叶炒制技术,不仅通过引入茶树新品种改良当地茶叶品质,还自掏腰包办起了农民田间学校,推广生态种植技术。从最初租赁的三间小厂房,到如今的百亩茶园和自动化生产线,刘洪美创建的海青镇龙泰茗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有着相当规模的茶叶加工基地。
海青镇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创业之初,刘洪美和丈夫租下一间小厂房,每天泡在作坊里苦练炒茶技艺,到处请专家、拜教授,不断学习钻研茶叶种植技术和炒制工艺。尽管学技之路充满艰辛,但刘洪美劲头不减。她先后考取高级茶艺师、机械制茶师等资格证书,今年还拿到了高级农艺师职称。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的海青龙茗、海青泰茗、海青金龙茗等茶叶产品多次在区级、市级乃至国家级茶叶评比中获金奖、特等奖,扩大了海青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发展,导致许多农村土地闲置或者荒废。”刘洪美萌发了建设茶叶基地的想法。在海青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建立了家庭农场,流转周边闲置土地,建成150多亩茶园基地,吸纳附近村民就业,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随着家庭农场规模不断壮大,刘洪美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淘宝、微信、抖音等平台,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户茶农实现增收170多万元。
身为一名人大代表,刘洪美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她创办了龙泰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聘请专家为村民举办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2000多名,把技术课堂直接搬到田间地头,有效破解了茶农技术不新、办法不多等难题,让茶农想法活起来、“钱袋子”鼓起来,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除了每天围着“茶叶”转,刘洪美还积极履职尽责,多次参加区人大、市人大组织的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视察活动,围绕发展茶产业、扶持乡村旅游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我就是个农民,干的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茶叶种好、炒好,把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乡亲们,让更多的茶农从中受益,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洪美朴实的话语里透着对这份“平凡”事业的热爱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