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一二三四”新目标,青岛地铁集团工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凝心聚力,在“双一流”建设中展现工会作为

青岛日报 2023年06月02日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现场。

  引聚行业目光,提升企业形象,青岛地铁品牌影响力持续“出圈”、不断出彩——

  创新企业管理,班组建设成果享誉全国:3月25日,2023国企管理智库大会暨国企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青岛地铁班组建设创新成果从全国4300多项成果(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2022国企管理创新成果(案例)一等奖,列入《国企管理创新年度成果报告(2022-2023)》。

  奋力创先争优,团队职工获市总工会表扬:“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市总工会公布2023年青岛市五一劳动奖和青岛市工人先锋号名单,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西海岸建设分公司荣获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状,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4号线突击队队长倪向阳等4名职工荣膺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

  践行社会责任,争做公益楷模、文明先锋:5月8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总工会等十余家单位联办的青岛市红十字会第八届“微尘公益之星”颁奖盛典中,青岛地铁集团获得“微尘公益之星(企业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项项荣誉背后,是青岛地铁聚焦“三六五”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表征,也凝结着工会组织的智慧和心血。

  地铁集团作为我市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台之一,主要承担全市轨道交通及部分市政设施项目建设运营任务。2017年5月,青岛地铁集团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集团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工会的指导支持下,集团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履职、积极作为,发挥工会“参与、维护、建设、教育”四项职能,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担当作为、勇毅前行,为青岛地铁实施“三六五”战略、实现“双一流”目标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开新篇。6月1日上午,“青铁工惠”工会品牌对外发布,深挖工会品牌内涵,强化品牌引领作用,彰显“惠暖青铁 畅达幸福”服务理念,让集团职工充分感受到工会服务的“实惠”与“温暖”。随后召开的青岛地铁集团工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集团工会第三届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将坚持“一个强化”,即强化职工为本;围绕“两条主线”,即服务集团中心大局、服务职工群众;突出“三个重点”,即民主管理、全员创新、职工关爱;深入开展“四大行动”,即“思想引领铸魂行动”“全员创新创效行动”“职工幸福企业行动”“强基固本提能行动”;不断夯实工会工作基础,丰富工会工作内涵,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

  把职工福祉摆在重要位置、当作头等大事——

  当好职工的“娘家人”

  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也是企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着“注重人文关怀,关爱广大职工”的原则,集团工会把职工福祉摆在重要位置、当作头等大事,实施“为职工办实事”工程,积极探索职工维权关爱服务新模式。

  2019年,青岛地铁出台了《困难职工帮扶管理办法》。2022年7月,青岛地铁集团携手青岛市红十字会联合建立青岛地铁职工关爱基金。职工关爱基金为专门帮扶企业病困职工而设立,主要对地铁集团职工患重大疾病以及家庭遭受意外、变故的情况展开及时救助。青岛地铁集团已建立起涵盖医疗保险、职工互助险、补充医疗保险的服务体系,并将职工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人生大事囊括到了职工福利保障项目中。累计为4000余名职工办理福利保障金400余万元,互助险赔付800余人次、共计100余万元。帮扶困难职工51名,帮扶资金52.7万元。“病魔无情人有情。生活在这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里,感觉十分幸福,也更加坚定了扎根地铁、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一位受助职工感慨地说。

  身心健康是工作履职的先决条件。地铁集团注重员工身心健康,成立青岛市第一批“职工互助保障智慧健康驿站”,为职工提供健康服务420人次。近期,集团工会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对接,拟面向集团职工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帮助集团职工预约专家号、专项检查、住院、手术等。心理健康方面,组建集团EAP援助师队伍,持续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关爱服务,集团工会、职工心理关爱协会聘请专业心理学专家定期开展心理沙龙活动,目前惠及900余人次。同时发挥职工之家阵地作用、职工文体协会平台作用,持续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每年组织各类宣讲、展览、文体活动等100余场次。

  子女是职工的牵挂。企业要真正关心好关怀好职工子女,才能让职工更加安心工作。为缓解职工子女假期无人照顾的实际困难,集团工会组织职工子女暑假特训营, 为“小铁宝”们安排了科学探索、交通安全等丰富有趣的课程,惠及职工350余人,获全国总工会暑期子女班专项资助。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联合25家施工企业开设暑假“小候鸟”驿站,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650多名子女到青岛探亲、研学,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传递了浓浓的“青岛温度”。

  通过实施“为职工办实事”工程,青岛地铁逐步打造一支稳定的轨道交通产业工人队伍,员工流失率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2022年下降到1.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起,青岛地铁将着力打造“职工健康保障、‘小铁宝’职工子女托管(育)、心理关爱、文体活动”四个惠及职工的子品牌。

  建章立制,营造全员创新浓厚氛围——

  人人争做最美奋斗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岛地铁“双一流”目标设定的“1+6”体系中的“1”就是以创新为引领。集团工会始终将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和劳动、技能竞赛作为服务保障集团中心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不断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投身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用好劳动竞赛“指挥棒”,全员创新蔚然成风。集团工会建立青岛市、地铁集团、分(子)公司三级劳动竞赛机制,编发《集团劳动竞赛管理办法》,围绕集团重点工作,立足安全质量、现场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提升、运营服务“五大板块”,组织职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256项,参赛职工近5万人次,评先评优136人次,在节能增效、创新创效、荣誉争创和典型选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共争创国家级荣誉7项(全国劳动模范尹星、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章)、齐鲁工匠等省级荣誉67项,青岛大工匠、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市级荣誉471项,打造了青岛地铁建设发展的先模队伍。

  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二中心车辆维保部工程车运维检修工尹星是青岛地铁首位“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齐鲁首席技师”。2022年,由他牵头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成为国内外首个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日常检修领域的创新项目,仅一年就节省人工成本3000万元。目前,尹星正与团队成员研发“数字孪生乘客信息系统”,该系统是行业内首次应用,将引领数字孪生技术在地铁行业落地,推动智慧地铁管理和运营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进程。

  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职工全员创新。实施“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推行奖补结合激励机制,征集“五小”发明创新项目570余项,奖励1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数千万元,进一步释放了职工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巨大潜能。在科研投入、有效激励的促进下,全员创新意识持续提高,TACS(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等一批国家示范项目成果落地,填补了行业相关技术空白。

  900多个基层班组如广布的“能量细胞”——

  夯实“双一流”建设基础

  班组建设是青岛地铁的第一管理基石,是实施世界一流地铁建设的夯基工程。

  青岛地铁集团有员工1.4万人,一线员工分布在561个运营班组,再加上委外单位、参建方,900多个基层班组负责146座车站的运营、188公里的线路建设工作,人员基数大、专业门类多、点位分布广、管理结构与模式相对复杂。在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时代背景下,青岛地铁探索试点以班组民主自治管理为核心的班组建设,目前已在运营和建设板块全面推广。

  青岛地铁拿出员工工资之外约5%的金额,将分配权下放至班组,开展差异化“二次分配”,有效激发了员工主人翁意识。依托班组建设,青岛地铁还持续开展“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让全体职工成为安全生产的坚实屏障。累计排查上传隐患2500余条,评选优秀组织单位26个,持续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普及安全知识,夯实世界一流地铁的安全基础。

  通过党建统领、群众路线、参与式民主管理“三大举措”的赋能,900多个基层班组恰如广布的“能量细胞”,构建一套科学、民主的基层自治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地铁一线职工的内生动力。

  一个让职工温暖的企业,一定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青岛地铁深谙此道,始终关注发挥国企担当、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志愿、公益和慈善事业。成立了青岛首家由国有企业发起的志愿服务组织——青岛市地铁志愿服务协会,目前在册志愿者10000余名。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敬老助学、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用行动践行地铁人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