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2023年被称为用户侧储能的发展元年。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之下,用户侧储能市场开始爆发,越来越多的入局者从中嗅到了机会。
前不久,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青岛胶州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腾讯云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将基于腾讯智慧能源连接器和能源数字孪生等产品,并依托腾讯云“能碳工场”生态力量,共同打造场景化能源解决方案,解决行业数字化转型难题。
群雄逐鹿储能产业
提到储能产业,未必都是动辄百兆瓦级的大项目,也有轻量级的用户侧储能,几台小型设备就能满足工商业用户的削峰填谷需求。按照应用场景划分,储能可细分为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其中,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于峰谷电价差,即在谷时充电峰时放电,如此一充一放之间利用峰谷电价差套利。
尽管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较为清晰,但此前的发展并不显眼,原因在于峰谷电价差较小,无法有效引导工商业企业配置储能降低用能成本。随着政策支持加码、分时电价机制完善、峰谷电价差拉大及储能系统成本下降,用户侧储能的经济性愈发显著。0.7元/kWh是用户侧储能实现经济性的门槛,国内已有逾14个省市最大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kWh,峰谷价差较高且工商业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等成为用户侧储能布局的重点区域。
不过,储能市场仍处于群雄逐鹿阶段,尚未形成绝对龙头。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分会统计,国内涉及储能产业的注册企业超过8万家,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大关。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年出货量不超过100台,多数企业处于产品雏形阶段。
能蜂电气进军虚拟电厂
专注于用户侧储能的能蜂电气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上合示范区,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青岛市氢能与储能产业链链主企业,拉动并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落地青岛,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目前,能蜂电气已在全国部署近600个用户侧储能项目,遍及浙江、广东、江苏、山东、湖南等省市,覆盖下游行业31个子行业。无论是用户数量、用户增速还是项目数量,能蜂电气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去年我们完成了1.6亿元产值,今年根据实际订单计算,年产值将突破15亿元,实现同比近10倍增长。”能蜂电气总经理张浩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电厂作为一种可智慧调度电力平衡的集成信息技术,近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在“双碳”背景下,虚拟电厂可平抑新能源电力的波动性,对能源进行优化控制和管理。
依托在储能行业的经验积淀、平台能力、集成能力与交付能力,能蜂电气搭建了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实现对智慧储能设备的远程监控、远程实时统计分析、远程诊断和自恢复。能蜂云平台已经为国家电网、华电、华能等电力系统央企提供底层大数据云平台服务支撑,成为国家和地方虚拟电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商。
此次能蜂电气联合腾讯云构建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平台,在智慧金融领域共同打造智慧能源支付中台,聚焦对账清算、信用积分建设等场景,实现对能源、设施、客户、服务四个维度的数字化管理,打通商业能源用户和能源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在能源的生产、调度、使用等环节共同打造碳中和解决方案以及碳积分平台管理方案,实施推动系列行业级双碳项目以及城市级数字能源管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