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搭建1.5万公里“安全网”护航“神十六”

中国电科第二十二研究所“千里眼”设备部署在陆上、海上十余个应急搜救点
青岛日报 2023年05月31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通讯员  黄琳

  本报5月30日讯  30日9点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顺利送入太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与以往一样,以中国电科第二十二研究所(以下简称“22所”)为代表的青岛科技为此次航天工程提供了护航保障。

  起飞几分钟内,飞船急速升空,风险相对较高。“我们的设备就是要守护航天员生命健康和安全,犹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对飞船准确定位、持续跟踪。”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负责人宋磊介绍。

  据悉,在此次发射过程中,22所团队自主研制的机载、车载、船载定向仪,分别装备在直升机、运输机、搜索车辆、救助船舶等多样化的搜索平台上,沿飞行轨道部署在我国陆上、海上十余个应急搜救点上,在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发挥了一双双“千里眼”的作用。其中,太平洋上最远的应急溅落区距陆地4000余海里,来回一趟需要海上航行二十多天。

  发射前一天,团队成员张永宏、李蕤、李有生三名保障队员在发射场随任务部队开展发射前搜救演练,对搜救定位设备展开发射前最后一次状态确认;5月30日凌晨,历经10余天的海上航行,团队成员邹涛、张振、矫翔庆三位保障队员分别顺利抵达各自任务海域,在茫茫大海上守望“神舟”;与此同时,在新疆、甘肃、四川、湖南、山东等多个陆上应急着陆区,22所的搜救设备也完成了最后的状态检查确认。

  一张从祖国的西部边陲到东部海滨再到茫茫太平洋,东西跨度近一万五千公里的应急搜救网络部署到位,为神舟十六号乘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保障。

  神舟十六号发射之后,航天员在轨轮换,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即将“回家”。22所的团队也已做好准备,迎接飞船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