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本报5月18日讯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青岛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1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介绍“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相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将按照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要求,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与“深化作风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青岛优品”工程相结合,构建服务型执法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并将92项具体工作措施贯穿服务型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去年4月,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启动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工作。一年来,通过构建体系、健全制度、建立标准、搭建平台、赋能发展,实行服务型执法事前“体检式”服务、事中“手术刀式”执法、事后“康复式”回访,真正实现让“服务跑在风险前、服务贯穿监管中、服务跟在执法后”,为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加宽松安心的发展环境和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全市市场主体达到208万户。
数据是有力证明,自青岛在全省首创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制度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共办理免罚案件2286起、免除罚款金额9424余万元,免罚金额近亿元成为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取得的重要成效之一。此外,办理大案要案275起、移交公安机关211起,为3000余家市场主体追回不合法、不合理收费500余万元,跟进回访企业586家,为企业信用修复18588户次。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服务型执法获批第八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今年我们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目的就是努力增强社会大众的法治意识,既将严格执法贯穿热情服务始终,也将服务理念纵贯严格执法全程,教育引导企业不违法、少违法、不出现严重的违法。”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张咏雁介绍,近期出台的《关于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92项具体工作措施,将贯穿服务型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从更高视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扎实推进服务型执法。
开题破局之后,今年的重点则是深化服务型执法改革,锚定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一目标,深入推进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三化”落实,不断完善服务型执法的“四梁八柱”。
在标准化推进中,将按照青岛地方标准《服务型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工作规范》要求,着力解决处罚尺度不统一、服务内容不清晰、业务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服务型执法标准化体系。在制度化推进方面,近期出台了《关于审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指导意见》,规定了审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情形和适用条件,使市场监管“手术刀”式执法更加精准、执法办案“最后一公里”更加规范、市场主体发展环境更加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