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我们不应担心赛道过热,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可适当给予企业更高的估值,给他们试错机会,即使失败了,人才还在,产业还在,这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必经的光荣之路。”在5月18日举办的2023电博会、软博会分论坛之一——资本赋能智能制造国际论坛上,洪泰基金合伙人、洪泰智造创始人兼CEO乔会君以《光荣的荆棘路——论中国半导体的突破》开启了本次论坛的主旨演讲,也揭开了“资本赋能智能制造”这一话题探讨的深层次意义——面对某些技术壁垒,中国智能制造发展之路面临挑战,如何以资本之手助力产业“披荆斩棘”,是一个亟需回答的命题。
“自主可控”的新机遇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家战略的高度与全产业链更新的需求为资本提供了“黄金机遇”。
当智能制造赛道成为“公理”,投资人需要更为明确的行业细分,“自主可控”与“进口替代”已为创业和投资的重要主题。图灵智算量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尧介绍,成立不足两年的图灵量子主要布局光量子计算,公司从起步就走资本化路线,目前已经获得四轮融资,“中国的量子计算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图灵量子已经交付第一代光量子原型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光学3D打印机’,从底层的元器件装备,到应用软件算法均采用自主可控的技术。”蔡尧表示。
有价值的创新技术可能只为少数人理解,但不能只为少数人接受。在资本看来,基于市场需求诞生的新技术,才能在实验室之外也有鲜活的“生命力”。智能制造走在全球前列的德国,探究其产业发展模式,正是技术创新与工业制造的紧密结合,驱动了技术的快速转化以及制造业的迅速升级。德国史太白SGIT中国首席代表马娟介绍,“德国高校基础理论研究的研发资金50%来自政府,50%来自企业,科技创新除受政府中长期政策培育外,也受企业技术研发委托驱动,这种模式也使资本高效赋能智能制造。”马娟认为,德国模式也可以为聚力智能制造的中国企业带来启发。
资本赋能的“为”与“不为”
资本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当大量的资本涌向智能制造领域,资金就已经不是吸引优质企业的唯一因素,如何为企业赋能,不仅是企业筛选投资机构的重要维度,也成为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总部位于爱丁堡的英国蓝光科技有限公司主投智能传感器产业,通过投资将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引入中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高岩认为,如果投资机构通过前期尽调认可了投资项目的价值,即可通过合资或并购的方式与项目深度绑定,同时,在中期落地和后期生产运营以及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的全生命周期中,投资人均可参与。“我们持有长期、融合、协作型的投资理念,这样才会减少盲目性,增加投资的成功率。”高岩说。
但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北京中投企智资本董事长朱敏红表示,“在过往投资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投资人名为帮忙实则添乱,投资不能‘喧宾夺主’,要充分尊重企业创始团队的思想,在企业需要时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渠道。”她进一步表示,投资人该退出时就要退出,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资本角色陪伴。
在实操层面,资本赋能企业也不是单向的收受关系,还有更多可讨论的细节。南方德茂(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上官晓东提出,投资人对获投企业必然会有包括财务在内的多种指标要求,但企业自身应该坚守信仰,“真正的产业升级需要企业自身自力更生,深耕行业。”另外,企业在接受资本入驻时,不仅要看投资人的成功案例,也要看其失败案例,这样投资人的经验实际上就能转化为获投项目成长路上的“避坑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