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我革命,坚定“对标第一流、争创第一等”的追求,聚焦又快又好、又专又精、又亲又清,实打实地解决企业的困难、扫除制约发展的障碍,切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李沧: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青岛日报 2023年04月21日

  ■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丁 之 摄

  ■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丁 之 摄

  李村河蜿蜒流淌,见证李沧区的日新月异。曾经河两岸低矮破旧的房屋,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已高楼林立。城市品质的提升,让李沧区成为市民安居、宜居之地。 张 鹰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通讯员  王潇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时下,优良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近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总结暨“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在全市部署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哪里环境适宜,各类市场主体就会像候鸟一样飞去哪里,各类要素资源就会流到哪里。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李沧区根据《青岛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安排部署,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以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全面撬动政府职能向纵深转变,全力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李沧区将坚持自我革命,坚定‘对标第一流、争创第一等’这个追求,聚焦又快又好、又专又精、又亲又清,实打实地解决企业的困难、扫除制约发展的障碍,切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突出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目标’,着力在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全面的要素环境、惠企暖企的政策环境、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六个环境’上求突破、促提升。”在日前李沧区召开的“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总结暨“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上,李沧区提出了如是目标。

  为“3+2+4”现代产业集群蓄势赋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今年以来,李沧区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总指挥”的“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迎考评价、督促检查、宣传引导、执纪监督4个工作推进专班,确定10个重点领域、29个参与单位作为专项行动重点对象,全区上下协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其中,李沧区把优化营商环境赋能“3+2+4”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开展“助企解难题、护航促发展”百日攻坚活动,同步实施“大调研”“大治理”“大提升”等8项专项行动,制定《李沧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营商环境服务手册》,全区21个高频涉企部门参与建立初创企业服务制,629名企业服务专员对947家规上企业靠前服务保障。

  去年,振华路街道盘活辖区内永平路4号原青岛凤凰印染44000平方米闲置老旧厂房资源,引入洁神集团建设都市工业园区项目,实现旧厂房的“凤凰涅槃”。项目落地后,振华路街道持续“呵护”这一新兴园区成长,在积极深入企业走访了解生产经营等情况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双招双引”工作,帮助企业找问题、想办法、理思路、破难题,以牵线搭桥推动企业利益最大化。

  “对于洁神提出的关于中小企业贷款转贷‘过桥资金’政策问题,我们第一时间联系青岛市民营经济局融资合作处予以政策解释;对于园区企业提出需要统一纳税的问题,街道协调税务部门上门服务,向企业宣讲纳税政策,指导办理统一纳税手续。”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搭桥引线”链接辖区内企业需求,推动新觉醒能量饮料(山东)有限公司对接洁神园区2000平方米闲置厂房、青岛市数字经济促进会协调300平方米临时办公场地等资源沟通对接。

  这是李沧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实例。李沧区正通过要素支撑夯实底盘,打造“3+2+4”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保障矩阵。

  ——法治公平保障。检法部门联合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立案受理知识产权案件331件,结案297件,保护“四新经济”取得良好效应。设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巡回审判工作室,快立快审快结相关案件87件,圆满化解2件标的额5亿余元的建设工程纠纷,双方以调解方式握手言和,有力保障了实体经济发展。与相关政府部门协力成功拆除腾迁涉案面积万余平米的违章建筑,促进城市更新城市建设进程。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共有15家企业通过合规整改,完善了相关制度、提升了管理水平,让企业不仅“活下来”,更“活得好”。以创建的“涉民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办案新机制”妥善处理企业涉税案件,为国家挽回税收损失500余万元,避免近30家企业因案关停、避免千余名员工因案失业。

  ——空间资源保障。加速推动北客站及周边区域、世博园及周边区域、楼山区域开发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瑞金路两侧片区)、重庆路两侧东片区(十梅庵片区)等2处新增低效片区改造项目,超300万平方米的开发工程同时在建。全市首个地铁TOD项目落地青岛北站,东西广场及地下空间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楼山片区土地整理2962亩,建设配套项目12个,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保障。开展育苗倍增行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新经济新锐企业,推动“四新”经济规模持续壮大、企业集群化发展。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年内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60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争取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与效”

  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优化营商环境举足轻重的一环。近年来,李沧区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关键抓手,树立职能部门服务理念,通过“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等“软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创业者迈入市场的第一步,开办企业这个环节效能高不高、办事难不难,是衡量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李沧区致力于打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环境,立足企业群众需求,聚焦登记堵点难点,积极整合优化办事流程,缩减证明材料,不断提高服务质效。

  近年来,李沧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发展较快,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企业逐年增长。有的企业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后,再申请医疗器械第三类经营许可,也有企业同时申请,申请材料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个别企业仅住所证明材料就多达100多页,重复提交材料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增加了审批的工作量。

  在此情况下,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积极与申请医疗器械备案、许可的企业沟通,对于同时提交二类三类申请或申请三类后又申请二类的企业,建议先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之后只需提供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原图或写有“与原件一致”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即可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避免重复提交身份证明、学历证明、房产证明等材料。

  近日,李先生所在的医疗器械公司便通过“免提交材料”获得了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工作人员在受理业务时发现,李先生所申请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符合免于提交业务材料的申请条件。工作人员主动电话联系,告知相应的材料及提交流程,该公司轻松获得了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

  目前,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已为十余家符合要求的企业“免材料”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通过简化证明材料,节约了办事成本,缩短了办理时限,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一方面在于流程的优化,另一方面在于数字化的支撑。时下,李沧区通过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掌上政府,提高政务服务的质与效。

  日前,李沧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迎来了“数字员工”——RPA自动查错机器人。它身怀绝技,能够将政务工作人员日常性、重复性的工作,转化为计算机自动化运行流程。

  记者看到,当一键启动程序后,这名“员工”就会对李沧区政务网上的数据进行“秒”复制、“秒”粘贴,并对27个单位686项、123个社区4370项依申请事项进行排查,及时将无法正常申请、无法跳转的依申请事项,形成文档推送给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依申请政务事项可办率、上网运行率达100%,办件信息自动“无人化”归集、推送、共享,有效提高业务办理速度和办理准确度。

  “原来需要人工一个一个点击,连续工作一上午也干不完。现在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部门依申请事项的全部排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李沧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祝凯旋说。

  其背后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加快推进。日前,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发布《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推动数字政府场景变革、数字社会服务变革、数字经济模式变革、数字基础设施韧性变革、数字生态机制变革。依托大数据资源禀赋,李沧区正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打造职能部门智能公共服务“数字员工”,提升政务办事及服务效率。

  急群众所急,想企业所想。打赢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发展这场硬仗,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时下,李沧区各级各部门正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以滚石上山的拼劲干劲狠抓工作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