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现代产业、国企改革、乡村振兴、绿色转型……政府工作报告中诸多部署安排,是青岛改革发展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读关键词,看《报告》里的“青岛机遇”

青岛日报 2023年03月06日

  ■繁忙的山东港口青岛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沈俊霖  王婷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迎着春天的脚步,中国步入“两会时间”。

  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布局新征程上重大战略任务的重要会议,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处在历史关键节点,今年两会将完成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等重要任务,关系全局,意义非凡。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报告简述了今年的八项工作重点。

  记者梳理发现,青岛在扩大内需、现代产业、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利用外资、出口支撑、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等8个方面具备相当的基础和优势,蕴含着重大机遇,大有可为。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极为不易;新的一年,仍须踔厉奋发,用奋斗铸就辉煌,用实干赢得未来。

  关键词1: 扩大内需

  【报告原文】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

  【青岛机遇】

  “经济要稳住”,重中之重是要稳住需求,稳需求重中之重是扩大内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青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经济稳的态势进一步夯实,关键就在于稳住了需求,尤其是国内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5%,都呈现出向上走势。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社会心理预期改善,发展信心提振,需求将加快恢复。开春以来,随着线下接触性消费场景的恢复与繁荣,消费需求呈现明显复苏走势。同时,随着项目建设进入施工“黄金期”,投资需求呈现复苏扩大态势。

  青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十二个方面“持续用力”,其中,“在扩内需稳增长上持续用力”被放在首位。要抓紧抓实,把握好“时间窗口”,实时研判出台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关键词2: 现代产业

  【报告原文】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青岛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稳不稳、城市强不强,关键在产业。产业是青岛实现城市梦想、托起民生福祉、挑起经济大梁的依托。青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三条线”重点工作之一来抓,聚力稳大盘、筑根基,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勾勒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青岛要立足自身实际,敢闯敢试,蹚出一条路子来。尤其要发挥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数字化转型先发等优势,用好“链式”发展、园区化集聚等路数打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今年,青岛要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打好“新制造”建链强链、“新服务”融合提升、“新园区”释能增效、“新项目”持续扩量“四场硬仗”,持续提升24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关键词3: 国企改革

  【报告原文】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青岛机遇】

  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才有动力。“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是贯穿国有企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分类改革是方向。

  国有企业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比重大、贡献大,地位关键,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青岛是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试点城市,肩负国家级国企改革试验任务。

  要用好“国字号”改革试验试点政策红利,先行先试,敢闯敢为,着力提升“五个力”——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越、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更好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梦之队”。

  关键词4: 民营经济

  【报告原文】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青岛机遇】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在活跃市场、改善民生、创造财富、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和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共同推进改革创新走向深入。

  青岛是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城市。2022年,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201.6万户,创业密度(1966户/万人)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民营经济贡献了青岛58.6%的投资、61.7%的税收、69.8%的进出口、84.4%的城镇新增就业、99.2%的市场主体和97.9%的企业数量,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绝对主力。《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近日发布,青岛进入全国前十,这是对青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肯定。

  当前,青岛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民营企业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需要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把服务做得再贴心一些,把营商环境做得再优一些。

  近日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提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市场环境、赋能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政商环境等“六个环境”,释放出为民营经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信号。要加紧落地落实,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同时,大力弘扬青岛企业家精神,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努力创建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青岛发展凝聚起更为磅礴的民企动力。

  关键词5: 利用外资

  【报告原文】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青岛机遇】

  积极利用外资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这一政策方针始终没有变。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了利用外资的逆势增长。经过长期在华发展,外资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主体,不仅深度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而且具有联通内外的优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未来必将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青岛是中国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历来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城市。截至2022年9月30日,青岛实有外资企业13965户;2022年,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3个,年均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4.1%、全省39.3%。外资企业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近年来,青岛通过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搭建起多个重要的开放平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与跨国公司的联系更加紧密,利用外资新优势正加速形成。

  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青岛要开阔视野,从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的高度谋划,抓住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全新机遇期,有针对性地做好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加大企业反映困难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坚定外资企业发展信心,努力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

  关键词6: 出口支撑

  【报告原文】

  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青岛机遇】

  出口本质上是境外对境内生产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满足,与投资和消费一样,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实践表明,出口增加给我国带来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同时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尤其近年来,超预期因素叠加,我国出口展现了韧性与活力,为经济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好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因海而生、因贸而兴,青岛外向型经济发达,外贸成色关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近些年,青岛又叠加了一系列国家开放战略,尤其是随着RCEP的生效实施,毗邻日韩等优势将进一步彰显。目前,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对外开放新平台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要发挥好特色优势,谋划推动青岛外贸新一轮发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全市贸易主体突破2.5万家,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要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持续推动贸易便利化程度,让广大外贸企业“轻装上阵”。用好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以平台思维加快推动港口更高质量转型升级;从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两方面为外贸提质,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多措并举推动青岛外贸继续稳增长、优结构。

  关键词7: 乡村振兴

  【报告原文】

  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青岛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于青岛而言,乡村振兴不仅关乎数百万农村居民的福祉,还关乎青岛全域协调发展和城市发展后劲。山东肩负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青岛要担当作为走在前,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乡村,是青岛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所在。近年来,青岛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积极进展,3个区(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青岛要积极承接国家战略,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着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人民谋福利,为城市谋未来。

  关键词8: 绿色转型

  【报告原文】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青岛机遇】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2012年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到2021年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过去十余年里,青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将“双碳”工作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牵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进阶。

  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的重要地位。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战略,山东迎来重大历史机遇,青岛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面向未来,青岛要担当作为,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让绿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奋进当时。用好“青岛机遇”,勇挑发展大梁,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一定能抢得先机,开创城市发展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