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跃而上,把项目建设不断推向新高潮

本报评论员
青岛日报 2023年02月01日

  战鼓催征,积势蓄能。春节刚过,市委、市政府举行“振兴实体经济 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进一步动员各级各部门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5个区市8个项目,每一个观摩点的宏大画面和生动场景,都让大家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不断把项目建设推向新高潮。

  项目建设是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2022年,青岛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后劲不断增强,380个实施类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超2800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50%以上。其中,在建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制造业大项目达到20个。近日,省政府、市政府又相继公布了2023年重大、重点项目名单。其中,青岛41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名单,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基础设施、民生等多个领域;520个项目进入2023年青岛市级重点项目名录,总投资1.38万亿元。这些省、市重大、重点项目普遍具有投资大、领域新、后劲足、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对推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好“强龙头”有着极强的支撑作用。特别是随着一些产业类项目的相继实施,将进一步提升青岛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助推青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聚焦做强做大24条重点产业链,突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六个城市”建设等重点任务,着力提升项目建设水平,用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淬炼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设单位要对照既定目标任务,科学安排工时工序,全力推动项目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现更多更大节点性成果。各级、各部门要不断优化营商服务举措,主动靠上、拼上、帮上,形成重点项目推进合力。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一园一业”建好专业园区,强化重点项目土地、资金、规划、能耗、环评等各类要素保障,支撑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要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推动项目早开工、快推进。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主要领导顶格推进重大项目工作机制,把调度会、协调会开到项目建设现场,高效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各类重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要进一步强化督导落实,实现项目落地见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四化”“六可”要求,分门别类建立项目清单,逐个项目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切实提高项目谋划、建设、管理的精准度。相关部门要深入一线督导,组织开展观摩,坚持月调度、月通报,千方百计推动项目提速提效、投资放量。要注重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全过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重点项目实施动态调整,实现项目滚动接续发展。全市要树立鲜明的实干实绩导向,加强考核激励措施,坚持“赛场选马”,在项目建设一线检验作风能力提升成效、考察识别干部,从而推动形成各级干部凝心聚力抓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要进一步强化项目谋划储备,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更新建设等,持续发力项目招引,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做到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形成梯次接续推进的良性循环。要突出抓招商项目落地,建立大项目落地审核把关、督导督查等协同管理机制,及时打通项目落地中的堵点难点,确保新招引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一批批优质项目开工、推进,犹如一颗颗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种子,为青岛积蓄着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发展的蓬勃力量,孕育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负春光勤耕耘。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不断创新路数打法,抓实项目落地见效,就一定能用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新成果打开发展新局面、塑强发展新优势,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