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精准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城阳区共有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1845家(占全市的21.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48家(占全市的22.4%),数量均居青岛市第一
青岛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均和云谷·青岛智造港项目。

  ■联东U谷城阳夏庄智造园。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是“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摇篮。

  近年来,城阳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扎实开展高科技、高增长企业挖掘、遴选、培育工作,着力构建发展思路清晰、扶持机制完善、培育方式精准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为各类企业腾飞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城阳区共有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1845家(占全市的21.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48家(占全市的22.4%),数量均居青岛市第一。

  全流程跟踪,构建立体化政策服务体系

  城阳区主动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出政策、抓服务,推动优质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企业卡位入链发展。

  以政策升级引导中小企业深度“入链”。从减轻企业负担、强链补链等多方面,精准出台政策助力中小企业疾步迈向“专精特新”。在全市市区中率先发布《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根据企业获得上级认可层级,按市财政奖补资金给予1:1配套奖励。截至目前,已有中车四方股份等16家企业获得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证书,易邦生物等30家中小企业获得企业发展奖励资金1.17亿元。

  以精准服务推动“入链”政策落实落地。以大数据平台的超强计算能力为基础,梳理支持企业发展政策280余条,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精准“画像”,根据企业类型、发展需求的不同,差异化推送政策信息。组织开展送政策、送能力、送专家的“三送上门”系列服务活动和区级领导挂帅的“暖企赋能”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政策服务。2022年,开展各类政策宣讲活动16场,实现区内企业全覆盖,惠及企业1100余家。

  以流程优化助力企业“入链”提质增效。持续优化“无感”兑现平台,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审批“全程入网”等形式,全面实现了“政策申报零跑腿、资金兑付不见面”。2022年以来,通过平台发布首批5类20项政策清单,兑现企业奖励资金4.64亿元。变“被动答”为“主动问”,创新开展区委书记、区长与企业家早餐会,定期邀请企业家,面对面听取诉求,现场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共解决企业诉求65项。

  全周期服务,打造深层次梯度培育体系

  城阳区聚力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明显、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加速构建分层分类、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实施“育苗工程”。聚焦高成长企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等独特“基因”,遴选众瑞智能仪器、镭视光电、凯瑞电子、汉德森生物等1200余家中小企业,组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和“小巨人”等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库,实施“一对一”个性化精准服务,“一企一档一策”力促企业发展。开展龙头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设计领导包联方案,组建专门服务团队助推企业发展。裕丰汉唐提前一年完成倍增目标,国恩科技股份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青特集团入围山东民营百强榜,8家企业入围省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青岛市第一。

  实施“攻关工程”。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环节聚力攻坚,精准破解技术难题。全年推动实施青岛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626个,开发新产品120个,爱尔家佳等61项产品入选2022年青岛市首批创新产品目录,均居青岛市首位。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众瑞智能仪器、海科佳等8家企业认定为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中车四方股份等9家入选制造业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6家软件企业产品获得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认定,数量创历史新高。

  实施“平台工程”。为方便中小企业进行投融资咨询、品牌推广、项目对接等,积极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截至目前,共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4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家。搭建“企业服务智慧云”综合平台,优化完善供需对接、专业化配套服务等功能,引导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和核心业务。全区上市、过会企业达到17家,A股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2019年以来新增10家上市公司、居全省首位,成功入选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

  全要素保障,完善多领域精准帮扶体系

  城阳区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用地”“融资”等需求,切实强化政策、财政、金融和土地等要素保障机制,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进数字转型“增活力”。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项目,出台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打造智能(互联)工厂,聚力培育一批示范项目。2022年,组织实施制造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项目38个,项目软件投资达7000万元,中车和西电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得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易邦生物获得省级智能工厂认定,中车获得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认定。召开城阳区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项目场景对接会、青岛市2022年首次工业赋能场景对接会等多场次对接活动,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等应用场景130余个,天安数码城项目荣获成长型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

  提升亩产效益“强实力”。坚持“亩均论英雄”的工作理念,系统化推进低效片区升级改造,将总面积达19.6万亩的楼山区域北片区、白沙河北岸片区和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作为新一轮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为“专精特新”企业腾出发展空间。优化完善亩产效益评价机制,推动已认定高层工业楼宇项目加快建设。截至2022年10月,全区已备案高层工业楼宇项目37个,总投资221.2亿元,规划建筑面积422.2万平方米。

  创新融资模式“添动力”。扎实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在全国率先开展“补贷保”联动试点,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三方按照3:2:5的比例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政策增信+信用贷款+保险支持+地方配套”的联动,支持龙头企业及其关键配套企业获得更多优惠资金。积极推动工信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地,优化完善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为“白名单”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目前两批共计35家企业入选,将撬动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新增20亿元以上的贷款额度。   周 伟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