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实事求是报告工作,谦虚诚恳接受评议,务实高效办理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青岛连续举办14年的“三民”活动再次准时与市民见面,38个政府部门“一把手”在两天时间里向市民报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每场报告会有不少于3200名市民代表全程线上听取报告并进行评议。
这是一次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政民之约”,也是一次城市与人民的“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交上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纵深推进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时下,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主桥部分正式通车、浮山绿道已基本贯通、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通车在望……一批事关城市发展“痼疾”得以攻克,群众在城市更新建设中得到便利和实惠,为城市发展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青岛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起笔民生新篇章,要多思百姓所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踏实走好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一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伟大征程,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越是岁末年终,越要聚力办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两节”临近,各项工作进入收尾归纳时期,但民生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解决问题前提必须是找准问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把察民情、访民意、做调查、搞研究作为第一步,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正了解到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困难需求,找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走到田间地头、社区楼院、医院学校等处,多和群众聊一聊、问一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方能够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聚力办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唯有真抓实干。各级党员干部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工作本领,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要选好切入点、找准着力点、打开突破口,少打官腔多说真话,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好里做,树牢“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意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认真负责地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情,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凝心聚力,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答卷,共同绘就“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