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徐琳
日前,山东省公布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名单,即墨区灵山“花乡药谷”成为青岛市仅有的两处省级示范区之一。曾经的青岛市级经济薄弱镇、传统农业镇,如今,医养健康产业异军突起,生态环境底色更美,基层党建坚实有力,灵山街道已成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灵山画卷”徐徐展开。
产业为“核”,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产业是关键。灵山街道以“兴产业促就业”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压舱石”,通过建设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夯实乡村产业根基,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自2018年以来,街道已陆续引进蓝谷药业、大医精诚等投资过亿元医药企业10余家,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列入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规划。”街道经贸办负责人吴娟说。
几年前,灵山没有特色优势产业、没有投资过亿元项目,现在,灵山街道通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带动中药种植项目等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规模已扩大到2万亩,成为山东省中药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成功入选了“齐鲁特色中药材地图”,带动周边上千名村民就近就业。
过去流传着“年轻人往外走,老年人守穷窝”的顺口溜,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不少年轻人都选择留下来。“人在家中坐,钱从园中来。”村民王孝俊说。目前他在中药基地工作,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
做优创新农业的同时,灵山街道也在朝着品牌农业用力。2021年在全区率先推出“灵山·花乡药谷”区域公用品牌,首批授权8个农产业使用,培育了“三品一标”产品16个,其中“灵山韭菜”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
产业活跃了地方经济,也带动了旅游业发展。街道用好吴家岭即墨老县委成立旧址、泉上红色教育基地、灵山乡村记忆馆等,链接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创造出“红色印迹+绿色发展”旅游路线,精品民宿、果蔬园区等都成了“网红打卡地”,红色教育基地也成为接受党性教育的首选地。
党建为“魂”,联建共建推进村强民富
“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党组织就出现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灵山街道能够持续高质量发展,得益于牢固树立了“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基层组织统领力和党员队伍战斗力不断提高。
旺疃新村创成立村级公司,在全区开创了村党支部领办企业的先河,通过盘活村委办公室、老旧房屋等,开展特色农业、民宿产业。“今年5月民宿运营以来,已售家庭套房170余次、标间60余次。按照“固定收益+年底利润分红”模式,每年新村保底分红4万元,且第二年开始经营利润的20%归新村所有,预计后续村庄年收益可达6-8万元。”网格村支部书记王延强说。
灵山街道探索实施农村闲置资源“唤醒计划”,在旺疃村已经开始全面推开。通过村党组织与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建共建”“强强联合”,打通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壁垒”,撬动社会资本、人才等更多要素进入农村,“静止”资产变为“活力”资源,带动多个村庄实现了从“三无”到村强民富的蝶变。
灵山街道还创新“党建领航 三区共建”新村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按照资源“共联”、组织“共建”、产业“共富”的整体思路,通过党建搭台、党建引领,创新新村“+企业、+合作社、+功能区”模式,加快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灵山街道党工委、灵山新村党委被省委评为“干事创业好班子”。
民生为“本”,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一座座楼房白墙灰瓦,道路宽阔整洁,初冬的社区落叶纷飞、色彩斑斓,令人满目清新,这是灵山街道的新型社区。
近年来,灵山街道探索创建“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的产居融合样板,试点改造7个网格村。不仅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养老中心、幼儿园、智慧社区等各项设施配套齐全,村集体与村民还实现持续增收。
通过土地流转、股份改造经营、固定资产投资等方式,7个网格村集体收入由不足100万元增至700余万元,运用产业园区平台和花乡药谷双创中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村民迅速融入新兴产业,成为出租土地拿租金、园区务工拿薪金、集体分红拿股金的“三金农民”,年户均增收2万余元。
走进维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五老人正围在桌前打牌,这里不仅活动丰富,还提供优质的午餐。街道以“公建民营”方式引进维普公司,运营1700平方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已成为老年人们公认的乐园。街道还改造扩建敬老院,建成助老大食堂,完成38个村庄养老服务工作站建设,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另外,灵山街道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国家省市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美丽乡村达标村覆盖率达87%,保护灵山山体及周边绿色生态,建设口袋公园等10余个。与即墨二十八中、即墨实验二小联合办学,灵山中心卫生院成为中医特色卫生院,华山卫生院与青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结成医联体……街道民生福祉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