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史志” 践行文化“两创”

《家·城阳》系列地情微视频实现活态传承
青岛日报 2022年11月28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吴德明

  本报11月27日讯  记者日前从城阳区获悉,该区今年深化打造“家·城阳”品牌,创新推出了《家·城阳》系列地情微视频,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丰富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家·城阳》系列地情微视频于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截至目前已推出十七期,累计阅读观看量十万余人次。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与现实生活的接续,兴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创”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

  《家·城阳》是山东省首部针对域内中学生开展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已先后出版7个版本,包括初中版、小学版、市民版、外语版(包括韩语版、英语版、日语版)、手绘版,累计发行4万余册。“立足地方特色,我们在做好可持续性存史工作的同时,同步开展了区情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展会等系列活动,建立健全了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专兼职区域党史史志宣教队伍,服务城市文明与经济建设,并积极探索‘互联网+史志’。”青岛城阳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古谓不其,今为城阳。东倚巍巍崂山听松涛阵阵,西眺胶州湾畔看归帆点点,平畴沃野,活力竞现。这是一块古老的土地,龙山文化时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坐落于山海之间宜业宜居充满朝气。”这是《家·城阳》系列地情微视频的开篇语,字里行间彰显着湾区都市活力城阳赓续文脉、传承薪火的恒心与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的决心。

  从纸上到指尖,《家·城阳》系列地情微视频纵横于历史与时代之间,既有不其由来、郑玄与康成书院、百福庵、大通宮、王邦直和《律吕正声》、手工渔网编织技艺、峄阳古曲与胡峄阳传说等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又有生态城阳、运动城阳、城阳市民节等彰显潮流风尚的城市文化标识,活力贯通,厚植“两创”文化根基,在活态传承中烙印下一个又一个中华文化符号,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价值链接与实践转化。

  活态传承方能更好地创新创造。今年6月份,城阳区打造的青岛解放红色记忆数字陈列馆上线,弥补了青岛解放这一历史时期系统研究的空白,展陈形式新颖、展陈体裁创新、展陈内容出新,目前数字陈列馆浏览量近70万人次。“从地情微视频到数字陈列馆,互联网数字技术为文化‘两创’赋能增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在存史、资政、育人的全过程,革故鼎新,紧扣时代脉搏,以改革精神推进史志工作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服务创新。”城阳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