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海 卢晓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未来社区”模式就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益探索。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应高度关注“未来社区”,使其在推进青岛现代化进程、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和建设“精彩宜人之城”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未来社区”的概念及内涵
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全新概念和“将未来照进现实”的“新物种”,“未来社区”一般是指类似于欧洲“BLOCK街区”、澳大利亚“合作居住社区”的新型社区模式。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关系、教育、健康、服务和治理等众多场景创新为引领,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以及全方位、立体化美好生活场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其实质在于构建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社区。
“未来社区”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匹配度较高的“理想生活载体”,与传统社区相比有三个“不一样”:第一,不一样的生活,几乎所有公共服务和资源都在围着居民转,而且公共服务具有普惠性;第二,不一样的邻里关系。未来社区的邻里之间,是一种和睦温暖、人情味十足的和谐新型邻里关系,社区居民的精神世界“富足”,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极强;第三,不一样的使命。“未来社区”承担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示范社区”的重要使命。
规划打造未来社区的青岛路径
在“未来社区”这一领域,青岛要想切实谋好篇、布好局,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提高认识,提前谋划及早部署,将其列入全局性工作。当前,青岛已启动为期三年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未来社区”建设应与其一起谋划,科学布局设计,统筹推进,精心设计打造现代化的未来家园。
其次,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有效推进。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成立未来社区相关工作机构,采取组建专班、专门协调工作组等形式,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研究全市未来社区规划布局、制定系统性政策文件和架构,对全市“未来社区”打造作出中长期计划规划,并与青岛城市功能定位、青岛“十四五”规划、青岛城市更新与建设规划、各区市城市特色等搞好衔接。注重突出青岛特色、海洋活力、创新创意等元素,比如,规划独具特色的“海洋未来社区”“动车未来社区”“啤酒文化未来社区”“足球未来社区”“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社区”等等。二是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对重点打造的“引领型”“未来社区”要予以政策倾斜,对于“标准型”“未来社区”则应在全市范围内铺开试点;在创建标准政策的把握上应体现灵活性,不搞“一刀切”,应注重把握好政策集成和部门协同,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打通实施瓶颈,确保顺利推进。三是建立完善未来社区的试点示范推进和评估验收机制。在试点示范推进方面,借鉴杭州做法,施行分步分类试点,以试点示范带动青岛全域未来社区打造。在评估验收方面,可借鉴杭州等地成熟做法,结合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未来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促创建。
再次,避免陷入认识误区。一是避免把未来社区等同于“高端楼盘”,未来社区是生活品质高端而不是建筑成本高端。打造过程中应坚持民生属性、普惠属性,真正让老百姓“搬得进、住得起、过得好”,将“共同富裕”理念融合进社区,防止“贵族化”倾向。二是避免陷入一般化倾向。坚持“未来社区”的现代化属性,不能停留在“过去完成时”或“现在进行时”,而是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生活。三是避免把未来社区建设打造等同于单纯新建社区。未来社区打造总体上分为存量和增量两类,而且是以存量为主,这和当前青岛推进的城市有机更新高度契合。因此,应严格论证新建“未来社区”的项目,竭力避免大拆大建。四是避免“统一标准,千人一面”。每个社区都应有独具特色的方案,事先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最大限度避免“一个面孔”。
(作者单位:城阳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