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的文化标准像

青岛日报 2022年11月07日

  □米荆玉

  “双十一”临近,读书人的节日到了。今年各大出版社早早相继开通了直播卖书频道,有的出版社比较冷清,卖书小编辑对着镜头边吃晚饭边推介特价书,留言区的话题非常多样化,甚至在打听“是不是在吃播”“哪儿点的外卖”;有的出版社则比较热闹,两个女编辑在讨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大热的维勒贝克最后输给了不太知名的安妮·埃尔诺,评论区书迷为心爱的作者鸣不平——如今的网络购书已经脱离了那股浮躁之气,以往是恳求读者买书,现在轮到书挑选读者了。在“多抓鱼”平台买书,往往是太多内行读者争购稀缺好书,要想拿到优先购买权,买书人需要卖掉足够多的书;而想要买到稀缺书,最好卖掉手里的稀缺书,这条玄妙的规定透着一股幽默感,像是针对读书人贪多嚼不烂的惩戒。

  不只是买书,文化消费的多个领域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文化消费市场在细分,形成新的审美区隔;另一方面主客易势,艺术家已然形成圈层的、垂直的营销方式——圈层之外并非粉丝,也就不是我的消费者了。以流行音乐为例,没有唱片公司的遴选,歌手们可以自由发布自己的作品,歌迷之间的代际区隔非常鲜明。很多中年歌迷在周杰伦后不听歌了,一俟演出市场复苏,会有大批中年人面对“茄子蛋”“告五人”等热门乐团目瞪口呆:这都是哪里冒出来的?同时,平台也在深刻改变流行音乐的模式,以往一首歌大概4分钟左右,然而随着抖音神曲的爆红,歌迷习惯第一时间听到抓耳的旋律,歌曲的前奏几乎消失了,第一个音符就直接进入最朗朗上口的旋律,现在一首歌已经缩减到2分钟左右,而老歌《加州旅馆》仅前奏就长达两分零八秒。歌迷不需要背诵全篇歌词,直接跟着高潮段落大合唱即可,这让热衷于引用《青花瓷》《千里之外》歌词的老歌迷颇为怅然。

  全球电影即将迎来《阿凡达2:水之道》的冲击。作为“电影之都”的影迷,《阿凡达2》不只要看剧情,更要看虚拟拍摄、动作捕捉、水下拍摄革命性的创新。从通俗的角度来说,为了让演员水下动作不产生气泡,让深水拍摄仍然能呈现恒定的光源散射(水下镜头每下沉两米需要调高一档光),《阿凡达2》耗资2.5亿美元打造了影视拍摄的专利科技,呈现一片绝美的外太空湛蓝水世界。东方影都拥有国内顶级的水下棚、动捕棚,在虚拟拍摄领域也是影视基地先行者。13年前《阿凡达》上映时,青岛还没有一块IMAX银幕,而13年后影迷应该在晒票根之余多问一句“特效怎么拍的”,哪怕为了目测一下我们距离顶尖特效工业水平还有多远。

  一个青岛市民的“文化标准像”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在阅读方面,青岛有全国领先的市民阅读指数,2021年青岛成年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93本。在音乐方面,青岛音乐人层出不穷,音乐节几经改期仍然痴心不改,“青岛最动听”今年吸引了多支全国知名乐团参赛。在影视方面,近4年来10亿元以上票房影片的70%在青岛拍摄完成。10月30日,青岛交响乐团重量级委约作品《千里江山》在青岛大剧院上演,乐团仅提前两天发布演出通知,乐迷上座率将近八成,体现了岛城城市文化消费的韧性和辨识度。

  在这条充满思考之美的路径上,一个青岛市民的文化属性理应有相应的知识积淀和审美建构,毕竟“魟鱼要走的路只有魟鱼知道,鳐鱼要走的路只有鳐鱼知道。(《兹山鱼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