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今年前三季度,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同比增长9.6%,较8月份和7月份分别提升4.6个和7.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呈现逐月回升态势,且提升明显。涵盖工业的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2%。
这既得益于传统优势行业所表现出的强大韧劲,也离不开新动能日益凸显的引领支撑作用。
骨干行业韧性足,稳住“基本盘”
10月31日,赛轮集团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赛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7.1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6.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6.24%,且两项经营指标均以较大优势位列A股轮胎行业上市公司首位。
赛轮集团是青岛骨干行业快速回升的缩影。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8月份回升4.6个百分点。从占比80%的14个骨干行业看,12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5.7%,高于全部行业增长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装备制造业的明显回暖。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大制造”是青岛工业的重要特征。装备制造稳,则青岛工业稳。
受产业链供应链改善、新接订单等利好因素叠加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2.8%,较上半年回升2.7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增长较快,增速均超10%。从重点企业看,船舶海工生产向好,中海油、北海造船、中船柴累计产值增长20%以上。
新动能加速成长,释放新活力
10月19日,海尔生物医疗旗下鸿鹄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搭乘CZ461航班再次完成国际飞行,成功保障了客户上海PVG-法兰克福FRA航线精准温控运输需求,标志着“中国造”高端航空冷链物流装备正式登上国际竞争舞台。
海尔生物瞄准行业前沿趋势,持续突破高端产业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75亿元,同比增长36.52%,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新动能持续发力,成为青岛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22.1%,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7.6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1.2%,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看,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表现最为抢眼,增幅均超25%。从产品看,高附加值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势头最为迅猛,增幅达89.3%,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次之,产量分别增长78.6%和20%。
全面发力,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工业经济的稳步提升,离不开青岛今年以来不遗余力地稳运行、促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积极‘攒项目’,开展‘云洽谈’,确保招商引资不掉线、项目建设不停摆。跟踪推进重大招商项目49个、计划投资1257.7亿元,滚动推进市重点技改项目541个、计划投资703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积极推动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青岛高水平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跨省联合争创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已完成工信部项目中标和专家论证。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488个,完成首批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攻关重点项目征集、评审和公示,揭榜项目35个。
链式发展、集群发展是工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今年以来,青岛推行“链长制”,“一链一策”编制实施重点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一园一业”规划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投资导向目录,上线“链万企”供需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出台全国首个市、区一体化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专项政策和全省首个支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专项政策,为产业发展赋能。
此外,青岛还开展了以两化融合为引领持续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设立“青岛品牌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