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李哥庄镇:

打造教育名镇,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青岛日报 2022年10月31日

  ■李哥庄小学的学生在传统文化课上学习《千字文》。

  □青报教育在线  高艺璇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胶州市李哥庄镇居民臧凤仙却把在城区学校就读的孩子辛怡然转回老家李哥庄镇内的胶州市第八中学就读。“胶州八中占地190亩,如今设施比城里还先进!孩子回到家门口的学校上学,学校教师也很负责任,我们心里很踏实。”在臧凤仙看来,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好,而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父母的陪伴。

  辛怡然转回镇里上学,这可不是个例。在李哥庄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大背景下,当地教育也不断发展。镇政府在资金、机制等资源配置上给予支持,镇教育办以更新管理体系、紧抓教研质量、做好家校共育等为突破口,旨在打造李哥庄教育名镇,也为探索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本。今年,李哥庄镇又取得辖区内所有单位两项考核“全优+全A”的“大满贯”,刷新历史纪录。

  让“乡镇名校”成为共识

  李哥庄镇区位独特,处于胶州、即墨、城阳3区交界处。随着青岛流亭机场搬迁至胶州,李哥庄确定了以“航空新城”为主题的发展目标,加之织帽、首饰加工等产业不断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因此,与大多村镇学校生源流失不同,李哥庄每年基础教育适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学位紧张给李哥庄镇带来压力和动力。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成为李哥庄全镇的共识。

  2019年,镇政府投资1.5亿元启用李哥庄小学新校。今年,又投资3300万元改造提升李哥庄镇内的胶州第八中学办学条件,投资3个亿扩建李哥庄小学、李哥庄第二小学,新建三屯小学。同时,胶州市教体局在2022年全市教师均衡调整中,首次为李哥庄设置岗位35个,为胶州八中招录免费师范生4名,以解决师资紧张的问题。李哥庄镇教育办积极变革,每周日都专题研究下一周的教学工作,并以周计划的形式下发学校,这样一来,每周各校都能明确本周任务,明确教育方向。

  为乡镇教师搭建成长之路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乡村教育深层改革的背后,更需要重塑和更新学校的办法理念和管理,以及老师的教学模式,李哥庄镇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

  镇教育办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各校定期安排教研组长参与中心组工作,学习和传播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2021年,李哥庄镇被列为山东省强镇筑基试点镇,以此为契机,镇教育办采取了课题研究以及科研带动的方式,立项并开题青岛市重点课题《“小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不断提升全镇教科研水平。

  “借力和抱团”是提升教师水平的有效策略。乘着强镇筑基的东风,李哥庄镇内小学成为瑞华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等城区名校集团校,教师从大到高峰论坛、互派交流学习、校本研修,小到赛课、岗前培训、学生活动等的交流中获得经验。镇教育体育中心主任张奎波说,教师在团队中才能成长得更快,2022年,李哥庄镇又成立8个“强镇筑基”名校长和名师工作室,开展教育管理和学科培训,让老师在团队中快速成长。

  让农村娃拥有更丰富完整的世界

  “据统计,学校的生源来自全国31个省份,十几个民族。”胶州八中校长张云祥说。在李哥庄,外来人口多,学生背景相对多样化。李哥庄镇以家校共育作为突破点,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我们把《桃李花开》放在家门口的摆台上,跟孩子获得的奖牌放在一起!”李哥庄镇辛疃小学叶新迪的妈妈说。李哥庄教育专刊、李哥庄教育简报、《守望杏坛》、《桃李花开》……张奎波介绍,学校把镇教育办编写了一系列宣传书册发给学生家长,期望让家长看到镇里教育的变化、老师所做的工作、孩子们获得的成长,从而更好地推动家校共育。同时,镇里定期组织全镇学生家长参加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并实行每校一策。例如,在学生进校前,胶州八中要求班主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籍、户籍、家庭情况,提前了解各地习俗,用细致的工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以航空、赛车为特色的李哥庄小学,连续多年拿到健身操舞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的李哥庄镇三屯小学,拥有黑陶、秧歌、编程等29个特色社团的辛疃小学,被评为青岛市新农村优质资源学校的李哥庄镇第二小学……这些各有特色的乡村学校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正是李哥庄镇教育版图上的生动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