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谈
募集规模创年内新高

三季度权益类基金回暖

青岛日报 2022年10月20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欧洲能源危机不仅让中国电热毯和高领毛衣成当地热销品,也令前三季度的公募基金业绩显得简单粗暴:得煤炭者得天下。

  今年前三季度,收益率突出的前十只公募基金分别是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68.46%、万家新利61.92%、万家精选A53.77%、石油LOF53.11%、华宝油气LOF45.64%、豆粕ETF45.26%、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联接A41.17%、全球油气能源LOF39.71%、国泰中证煤炭ETF联接A37.94%、煤炭龙头LOF37.65%。

  上述基金的赛道特征突出,均集中在大宗商品等资源品方向,特别是能源类,如煤炭、石油等主题基金。基金经理黄海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基金表现最优,该基金在二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是煤炭股。

  重仓煤炭股不仅靠“慧眼”识股,还得靠勤奋梳理行业表现。前三季度,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煤炭是唯一上涨的行业,前三季度大涨了32.67%,而且每一个季度煤炭行业都是正收益,一季度煤炭涨了22.63%,二季度涨了7.14%,三季度涨了0.97%。

  权益类站在了基金业绩金字塔的最顶端,也处于最低端。统计显示,前三季度表现最差的基金华宝科技先锋A亏损46.76%,同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基金相比,两者相差超115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权益类基金的表现也不尽人意,收益均值为负。中信建投证券的统计显示,前三季度的业绩回报均值,股票型基金为-21.18%,混合型基金为-15.42%,FOF基金为-9.28%,QDII基金为-15.20%。相比之下,债券基金、另类投资基金、REITs基金、货币基金等表现较好,前三季回报均值均为正,分别为1.53%、1.94%、0.79%、1.33%。

  公募基金规模的增长步伐在三季度有所放缓。据中诚信托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的公募基金净值达到27.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26%,环比增长1.65%,较二季度环比6.71%的增幅拉开差距。

  收益回落,净值增速放缓,权益类市场表现出低迷的市场氛围,但危中见机,投资者对权益类基金的热度也开始有所回升。

  首先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纷纷下场,回购自家基金。近日,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等公募纷纷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回购自家的权益类基金。相关统计显示,在10月17日至10月18日,两天之内至少有17家公募、3家券商资管和1家私募基金宣布自购,自购金额合计已达16.8亿元,且多数自购产品均为权益类基金。

  无论从市场数据还是投资心理上,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回购行为都为权益类投资添一把火。

  其次是市场上新发基金的占比,份额更偏向权益类基金。中诚信托统计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新发基金份额中,股票类基金占比由6月的4.20%上升至9月占比9.42%,混合类基金占比也由6月的6.94%上行至9月的20.38%。虽然债券基金依然占据大头,但热度有所下降,新成立基金份额中,债券类基金占比则由6月份的86.51%下降至9月的65.83%。

  与此同时,从市场反馈来说,三季度以来权益类基金募集规模明显回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募集规模1591亿元,远超二季度的522亿元,创年内新高。9月份募集规模418亿元,超8月份的406亿元,持续回暖。

  部分新发的权益类基金也收获了可观的募集规模。如10月13日放开申购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仅用两天的时间便达到募集规模上限100亿元,比原计划提早一个周结束募集。除新发基金火爆外,部分头部基金公司还透露,旗下权益类基金9月份以来每周均保持净申购态势,特别是权益ETF出现大额净申购。

  对于权益类市场的回暖,汇成基金研究中心分析称,一方面,在经历了权益指数下跌、市场交投情绪低落的阶段后,投资者看好国内权益类资产,在关键时点积极买入,也是看好后市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三季度市场回调也为很多计划布局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者提供了逢低布局的窗口期。中诚信托在研究报告中也表示,从估值的情况来看,当前股票市场具有较好的投资性价比。

  对于未来中长期权益类市场的关注方向,多位基金经理提及消费和能源板块。汇安宜创量化精选混合的基金经理柳预才指出他关注的三个方向,一是大消费板块,二是兼具低估值和高股息特征的煤炭板块,三是支撑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硬科技板块。华富基金基金经理沈成也看好消费板块,他表示,预计消费将延续三季度的温和复苏趋势,投资也有望温和复苏。新能源板块的关注热度不减,沈成分析,新能源大部分细分行业均有望保持高景气,其中储能行业尤其亮眼,如储能电池、储能逆变器、储能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等环节。同时,也应积极关注各类转型储能的公司,识别并享受其储能业务的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