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

为全球智慧港口提供“中国方案”

青岛日报 2022年09月30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载箱量为2.4万标准箱,其船上所有集装箱横向排列足有近150公里。而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依托一项新系统的“极速智配”,仅需5分钟即可将150公里长的集装箱进行有序排列,确保了货物运输精确无误。

  这个让码头变得更“聪明”的系统,正是山东港口9月27日发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该系统由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及其带领的“连钢创新团队”自主研发,各项指标全面超越拥有30多年应用历史的国外同类产品。

  “自动化码头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必由之路,是交通强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港口实践。生产管控系统被誉为自动化码头的‘大脑’和‘神经中枢’。之前,生产管控系统被拆分为生产操作系统和设备控制系统,由不同的软件公司独立开发,存在接口众多、业务协同不畅、升级维护困难、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研发全新一代适用大规模、高效率、复杂场景的一体化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对港口高质量发展极为迫切,并具有里程碑意义。”张连钢说。

  世界第一个自动化码头于1993年在荷兰鹿特丹港诞生,长期以来,欧美掌握着自动化码头软硬件的话语权。瑞典的ABB桥吊电控系统、德国高华的AGV(自动导引车)、荷兰TBA的设备控制系统以及美国Nevis的码头生产操作系统,这“四件套”几乎是全世界自动化码头的标配。

  实现自动化码头从规划设计到软硬件的全程自主可控,经历了一段持续9年的技术攻关。

  2013年,当青岛港立项建设自动化码头时,张连钢刚从一场肺癌手术中恢复过来,不顾家人反对和医生劝阻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他说“自动化码头是我几十年来的梦想”。当时,作为港口大国的中国,自动化码头却为零。如果选择直接引进,面对的是外方工期不承诺、价格不商量、系统不开放的傲慢。         

  顶着压力,张连钢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到自动化码头的平面布局、工艺流程、设备规格参数、智能控制系统等研究中,相继攻克桥吊自动化控制系统、AGV和设备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码头生产操作系统则是与外方合作研发。用张连钢的话来说,把“四件套”扔掉了三件半,干出了一个中国人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自动化码头。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率先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19年11月,自动化码头二期建成投用,成为世界第一个“氢+5G”智慧绿色生态码头。2021年6月,“连钢创新团队”和中车长江集团合作研发的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示范段)在青岛港竣工。2021年10月,以张连钢为“特聘导师”的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落地。

  而A-TOS系统是“连钢创新团队”打造的全球智慧港口又一“中国方案”,实现“四件套”剩下的半个——码头生产操作系统的国产化。在张连钢看来,A-TOS系统之于自动化码头,就如同鸿蒙系统之于华为手机,它基于纯国产平台打造,即可运行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也可运行其他数据库、操作系统,跨平台兼容的特性为现有码头系统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航海学会在评价意见中这样描述,项目针对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缺乏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问题,提出了基于云原生架构的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方案,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62岁的张连钢仍然奋战在港口科技创新一线,致力于将中国港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一名党代表、一名港口科技工作者,我将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在提升港口系统国产化水平、推动港口设备自主研发、构建新能源体系方面,着重完成十项重大创新项目,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张连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