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阅读的刻板印象,已经被空前活跃的阅读氛围、超越阅读本身的活动方式和更趋复合的阅读空间打破——

不让一本书闲置在书架上

青岛日报 2022年09月19日

  ■城阳区白云山片区的书屋一隅。

■城阳区东旺疃社区书屋的阅读活动。

  ■平度首创乡村阅读品牌“行走”乡间的“书箱”。

  ■城阳区白云山片区书屋里的陈设。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你印象中的乡村阅读是怎样的场景?整齐划一的书架,统一配送、未及开封的图书闲置于架上,阅读前常要拂去书面累积的灰尘……这些关于乡村阅读的刻板印象正在青岛城郊被打破,而在城市化拓展和旧村改造中升级换代的“农家书屋”正是破题的关键一环。

  在城阳区,农家书屋不仅作为国家全面实施的乡村阅读工程而存在,更是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居民身边的触角。几乎任何一个街道社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都会告诉你,如今的图书管理方式再也不是图书的上架与下架那样简单。管理员不仅要维系书屋的正常开放,还需实时保证与区、街道两级阅读场馆的图书流通,负责制定、策划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各类阅读活动,以及针对不同阅读群体的服务信息的建档与更新;而在平度市,农家书屋则是流动的存在,她跟随志愿者的脚步,以首创的“行走的书箱”阅读服务模式抵达有不同需求的阅读者,覆盖到更偏远地方的居民。

  不断被发掘与激活的对于知识与图书的新需求,正将人们的阅读方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也从粗放到精细,改变着乡村阅读服务的轨迹。

  升级的书屋让图书流转起来

  在城阳区每个社区,几乎都至少拥有一处公共阅读空间,这些政府出资兴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延用之前的统一称谓:“农家书屋”或“社区书屋”。它们体量大小有别,却各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东旺疃社区刚进行过一次阅读设施升级,这里不仅拥有文学、历史、法律、家庭、儿童读物等不同种类5000余册图书,还开设了电子阅览、青少年悦读驿站、父母课堂、居民学校,由社区出资请来专业老师开设的茶艺课、书法课、面塑课、亲子阅读课更是其一大特色;傅家埠社区的书屋与市级非遗项目傅士古短拳相结合,成为吸引孩子们的非遗传习基地;青峰社区的农家书屋则以其紧邻毛公山景区的地理位置特色,成为人们游览之余常去阅读休闲、听革命历史故事的文旅融合阅读新空间。之前,城阳街道城阳村社区旧村改造,每处新建小区都配备了新的农家书屋,结合入住人群的实际需求,打造了“小而特”不同的阅读场景。此外,还有那些以特定场景和人群作为服务靶向的特定功能的书屋驿站,如针对青少年群体集中的社区打造的“青少年阅读驿站”,开进批发市场、专供市场人员休息时使用的“悦读驿站”,在退伍军人集中场所打造的“老兵书屋”,为党员群体特别打造的“红色书屋”……

  升级换代的书屋,为图书的流动创造了更大空间,而这种流动更增加了服务社区居民的精准性与均等性。根据青岛市新的区划,青岛现有行政村1314个、农家书屋1734个,目前有423家农家书屋(或社区书屋)与图书馆实现了互联互通、通借通还,占总数的32.2%。在城阳区,147个农家书屋全部纳入了网络化管理系统,系统内图书资源总量达到70余万册。城阳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延伸了图书馆的触角,伴随硬件设施的升级拓展,已实施超过10年的城阳区农家书屋菜单化配送模式也实现“扩容”,由居民自己根据书目清单挑选喜爱图书或阅读意向,区图书馆根据居民选择有倾向性地采购、配送,每个书屋配送书目达100余种,每年区、街道、社区共投入资金达250余万元。如此一来,每年区图书馆购置的大量图书,其实并不在图书馆中,而是分散到街道、社区的众多以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为代表的新型阅读空间,图书都不会闲置于书架上,而是精准地锁定了读者,让图书真正流转起来。

  扩容的服务让人气聚集起来

  今年8月份,作为全省农家书屋平台选书的试点,青岛城阳区邀请居民线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结果由于居民们太过踊跃,选出的书单书目多达12000余种,比其他城市多出近百倍。这样的结果对于城阳区的社区图书管理员们来说并不意外,他们早就对辖区内居民随设施升级而增长的阅读热情习以为常。

  城阳街道后田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孙香娥告诉记者,她不仅是书屋的管理员,也是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员,现在的管理员可不像从前那样只管看着大家读书、看报,还要时刻把握居民的需求动向,有许多活动要开展和策划。有关阅读以及相关文化活动的问卷调查、意见征集,随时通过网格群挨家挨户听取建议,而对此居民们都会积极反应配合,每次组织活动,都有二三百人踊跃参加。和孙香娥一样,东旺疃社区的李阳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工作方式的变化,她告诉记者,原先做阅读活动要做动员,劝大家来参加。现在只要发个活动公告,马上满员,不仅参加,大家还主动参与活动策划,被动变成了互动!“现在的阅读方式可不只是把书从书架上取下来这么简单,书里的知识要让大家共同参与讲出来,具体怎么讲、怎么搞,我们就要琢磨,策划阅读活动的过程很烧脑。”

  而相对于原住民聚居的农村小区,邻近的城市小区居民作为“社区共同体”成员,也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城阳区,近年来“新移民”数量激增,商住小区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而在文化资源共享的农家书屋,地理意义上的隔阂并不存在。李健作为携助社区工作的城市小区代表,早就融入了这一人气和谐的日常,他透露,后田社区纳凉晚会、中秋晚会上的快板、相声、小品、歌曲、诗朗诵,都是社区共同体居民集思广益的原创。后田社区现在有近两万人参与农家书屋主导的各种阅读活动,书屋里还开设有老年学校,每月固定开设各种文化课、阅读课,开展有计划的教学,而核心师资力量就来自“社区共同体”。

  “以阅读为代表的文化活动就是凝聚人心的事!”不久前来青岛调研的山东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史广胜在观摩了城阳农家书屋的建设之后十分感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农家书屋已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扩容为一个文化综合体。”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农家书屋和社区文明实践站的紧密融合,不仅是硬件上的组成,还在于共享的管理,居民自己参与担当志愿服务,主导阅读推广并参与相关的文化活动。而在这些时尚的文化新空间里,不只有阅读,还有党群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助老服务项目、政务服务点,人们还在这里参与非遗传承、书画课、艺术排练、舞蹈课、瑜伽课、享用低价位餐饮……

  因地制宜的策略让阅读便捷起来

  城阳区实现农家书屋升级换代的同时,平度市的农家书屋则打破了空间的限定,将图书以另外一种看似“笨拙”的方式流动起来。2017年,平度市首创实施了“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这一持续五年的阅读推广项目采用红、黄、蓝三色书箱,分村庄和学校两条线路“行走”,直接将图书送至农村读者的手中。

  在日前举行的全市阅读大会上,“行走的书箱”发起人,市人大代表、退伍老兵林风谦分享了“行走”中最让他感动的瞬间:当时他带着书箱走进乡村的学校和社区,孩子们看到书箱里的优质图书都十分兴奋,特别是一些精美的绘本,让他们爱不释手。有个学生家长对林风谦说,孩子去亲戚家,看到一些绘本哭着要,可一本绘本就要几十块钱,自己舍不得买,现在有了这个书箱,孩子就能随时阅读绘本了。“后来这件事我讲给身边的一些孩子听,有个小学生就主动回家拿来十几本书,说要跟小伙伴们分享。”“还有李沧区春和社区的一位退休教师,名叫叶淑珍,连续两年在儿童节前夕找到我们,捐助1000元钱,让我们给孩子配置更多图书到书箱……”这些质朴的反馈,让林风谦身受鼓舞,其实也正是这点滴的触动,让众多基层的阅读推广者坚持下去,把日常工作做得质量更高更扎实。因为可能对于一些同样热爱阅读的人而言,行走的书箱就是行走的希望。

  现在,“行走的书箱”已走进平度1791个村庄、98个学区单元,累计图书借阅量超过50万册,举办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汇集100余万人次。这个项目也荣获了全国图书馆文化扶贫乡村振兴案例三等奖,入选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公共服务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