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我们的职责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回归社会,所以我觉得这份工作非常伟大。”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六科主治医师陆晓姿说,这也是她选择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初衷。
精神六科接诊的几乎都是重性精神疾病和酒依赖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控制能力较低,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他们也会感知周围环境和人,多给他们陪伴和安慰,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回馈给我们信任。”陆晓姿说,科室里有四分之一的酒依赖患者。“酒精摄入过多会造成大脑损伤,一些患者会出现妄想、幻想症状,也有的会对酒精产生躯体依赖,只要不喝酒就会出现心慌、严重的震颤谵妄等,所以需要在专业的医护人员照护下戒酒。”她说。
“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是医生最大的成就。”陆晓姿说,治疗的目的是让他们融入社会。“看着患者慢慢康复,在我们的鼓励下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打来电话与我们分享喜悦,便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乡村是精神疾病防治体系中的薄弱一环。去年9月,陆晓姿按照青岛市卫健委安排,到莱西市马连庄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挂职业务副院长。莱西市马连庄中心卫生院精神科没有专业的医师和护士,当地百姓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也较低。陆晓姿和当地医师从开展专科门诊入手,开展业务培训、疑难病例讨论及科研思维训练,通过传、帮、带、教提升精神卫生工作水平,实现了精神科的从无到有。她还积极入村义诊,进行科普宣教,筛查诊治精神疾病患者,指导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入户诊治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带动了当地村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于精神科病房管理的特殊性,病区采取全封闭式管理。尽管家中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的父母,同为医生的丈夫此刻递交了请战书,但陆晓姿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参与第一轮封闭管理。因为同事的孩子更小、因为同事的身体吃不消、因为病房的患者她放心不下……陆晓姿心里想的总是别人的困难。设施调整、院感培训、流程改进、人员调整……她和同事仅用了1天时间就让完全封闭病房开始运转。封闭期间,她只能在夜晚休息的时候和孩子打电话说几句话,即使在这个时候,她的脑中还在思考防控方案如何优化、患者想家了怎样联系到家属进行安抚等。
今年3月,陆晓姿接到通知,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需要精神科医生。为了患者的安危,她跟时间赛跑,来不及收拾行李,也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便从单位直接出发了。在定点医院,她的患者是一名从未离开过家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和陌生的隔离环境,他焦躁不安。她的任务便是穿上防护服,与患者面对面,判断他的病情,给他心理抚慰,制定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痊愈出院,陆晓姿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在患者临出院前,陆晓姿百般叮嘱患者,回家后一定要继续配合好精神科医生的治疗,早日治好“心”病。 (郭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