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棋
伴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金融科技积厚成势,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激增,金融机构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双轮”驱动,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提升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统计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平均线上业务服务替代率已经达到96%,疫情以来,数字金融指数增长60.4%,是数字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凸显了金融科技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线上金融需求的增长,金融机构积极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至少16家商业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年报显示各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均有所加大,在投入金额方面,工商银行2021年在科技投入方面超过250亿元,位列榜首;在投入占比方面,招商银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超过130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入的4.37%,同比增长11.58%。
202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更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浪潮扑面而来,有一层隐忧不容回避,数字化实现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字化转型核心应是“以科技引领业务”,将科技能力深度赋能业务,从而引领业务的创新。因此,“融合”将是下一步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
受经济环境和金融发展的影响,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定位较为趋同,数字化转型对业务的底层逻辑及产品服务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改变,金融科技更多地改变了客户与银行的交互方式,例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AI客服机器人等。各金融机构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产品服务层面相似度高,业务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独特优势的数字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不能仅停留在技术条线的变革或者只是满足于建立一个新的企业IT架构等,更需要在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双碳战城市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深化和细化,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金融普惠价值。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更是稳大盘、保主体的助推器,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企业对服务效率、可得性和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更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探索与应用力度,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审贷放贷流程智慧化再造,综合工商、税务等多维数据综合研判企业经营状况,降低研发、运营、风控成本,提升融资服务效能。
此外,金融机构还要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足迹”,减少对融资抵押物依赖,提高信贷融资可得性、下沉度和渗透率。
加速融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金融业数字化浪潮才能更加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