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振兴

郑州路两侧:新材料产业的“化学反应”

青岛日报 2022年08月11日

  ■市北区加快构建“两带三区”产业发展布局,中央商务区作为重要板块之一,今年将聚焦能级提升,实施重点路段、重要路口拓宽改造,实现青啤时尚小镇等3个项目开工,做大做强新经济创新大厦等一批特色楼宇,年内在建商业、商务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王君仪 摄

  ■郑州路两侧已集聚了橡胶新材料、轮胎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图为化工橡胶行业产学研示范基地“橡胶谷”。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文/图

  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曾是工业聚集地和职工居住地,随着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推进,这一片区的区域功能减退,成为市、区两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重点低效片区。其中,郑州路两侧作为老四方工业区更新改造的五大片区之一,进展备受关注。

  郑州路两侧位于李村河畔,是闫家山、香里的村改用地。如今,这一片区是市北区加快构建“2+6”特色产业体系和“两带三区”发展布局的关键板块,承担着市北区低效片区更新改造的重任。

  日前,随着郑州路两侧改造项目及橡胶谷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公示(草案)公示,山东·青岛中化新材料科学城首期招商推介,这一热点片区的发展又一次闯入人们的视线。

  从“村居”到“产业高地”

  记者注意到,郑州路两侧改造项目范围以及橡胶谷二期范围内的地块用地性质及指标调整主要包括:郑州路两侧改造项目范围将优化用地布局,增加路网密度,合理调整商服和住宅的比例,同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将滨河部分地块进行弹性预留。橡胶谷二期范围则将SF1204-08地块由商住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并将周口路北侧现状水文站迁至该地块;SF1204-11地块由科研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

  产业地块弹性预留和新型产业用地规划调整,释放出一个信号:用产业导入加码城市更新。

  在8月4日举行的山东·青岛中化新材料科学城首期招商推介会上,记者了解到,郑州路两侧改造项目以及橡胶谷二期将打造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规划为山东·青岛中化新材料科学城。

  山东·青岛中化新材料科学城是市北区重点推进的百亿级大项目,项目将结合青岛科技大学在新材料领域的专业优势及闫家山TOD的建设契机,以国际化科技服务和都市型服务产业为方向,重点发展橡塑材料、绿色化工、前沿新材料、高温合金、智能装备、海洋新材料等6大新材料产业,打造“两平台一中心”,即国家级校企示范科研平台,新材料小试、中试平台,中国中化RCEP贸易中心,构筑优势突出的“2+6+3”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圈,形成滨河创新带上的产业示范发展区。

  规划引领,招商先行。记者了解到,为顺利推进郑州路两侧项目开发建设,市北区将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推进指挥部搬进项目现场,在一线调度指挥,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出效益。目前,市北区已与地铁集团就以TOD为中心的合作地块范围、控规方案、运作模式及融资担保等方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招商方面,已与中化创新研究院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片区的产业定位和规划、产业资源导入、产业招商运营等建立了深度合作;联合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等机构,瞄准道恩股份等省内外新材料企业开展招商。

  “自去年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市北区签订《青岛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就积极作为,完成区域产业规划报告编制,推动中国中化内部产业资源板块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接洽。”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鲁大阳在推介会上透露,下半年,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将在市北区选取产业过渡载体落地中化创新科技研究院山东创新中心项目,着力在新材料、环境科学、低碳环保等领域推动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打造以产业与实体融合、低碳环保、智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特色的创新型科技新园区,持续推动青岛都市创新产业升级。

  如今,走在郑州路两侧可以看到,闫家山、香里的村改用地大部分已经拆迁完毕,安装了施工围挡,围挡内轰鸣的机器声宣告着这一地块从村居到产业高地的“蝶变”。

  产业集聚催生“化学反应”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将基本建成制造强省,初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4个领域共28个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青岛以制造业立市,新材料产业则是其“十四五”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与先进制造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性强。

  目前,新材料产业在青岛各区市都有布局,且已经形成董家口基础化工材料、市北区橡胶材料、城阳区轨道交通材料、莱西市石墨烯材料、蓝谷海洋新材料等特色集群。尤其是市北区,在新材料领域已汇聚了国内橡胶与轮胎行业50%以上的专家学者,北部规划的千亩新材料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橡胶新材料、轮胎装备制造、轮胎生产及示范、化工橡胶行业服务平台等产业、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基础。

  但仔细梳理可以发现,市北区的千亩新材料园区仅在橡塑材料、绿色轮胎等少数领域形成优势,面向青岛新材料的规划导向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材料需求存在短板,且目前的平台集成度、带动力、成果转化率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中化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基地和研发设施,以及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在材料科学板块实施全球化运营,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法国、西班牙、挪威、巴西、南非、冰岛、韩国等国家;产品组合丰富,涵盖工程塑料、硅材料、聚合物添加剂、氟化工、电子化学品、特种纤维等业务领域,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车用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并提供关键原材料。

  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产城事业部总经理龚磊介绍,以市北区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规划为先导,下一步,山东·青岛中化新材料科学城将打造“两平台一中心”——

  国家级校企示范科研平台。以青岛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材料学科研资源为支撑,服务新材料研发创新需求,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和橡胶谷等孵化载体,创新运用“央企+高校”、“央企+园区运营方”的发展模式,实现高能级科研平台打造。

  新材料小试、中试平台。依托中化下属企业、青岛科技大学、钢研集团和有研集团等域内核心资源,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通用型小试和中试基地,在其优势特色学科与研究领域,与青岛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相结合,重点面向产业链中下游创新型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

  中国中化RCEP贸易中心。依托中化相关企业及寻材问料网,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材料国内外贸易平台,汇集材料名企和设计师、创客、制造业等材料需求方,智能快速匹配供需,并形成一体化的材料解决方案。发挥毗邻日、韩两国的区位优势,建立主导性区域价值链,构建青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转型的重要途径。

  这样看来,山东·青岛中化新材料科学城和青岛科技大学的“强强联盟”,再加上市北区橡胶谷、有研、钢研等既有的研发优势,必将催生“化学反应”,从而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打造滨河创新带上的示范发展区,带动低效片区高质量发展。科创产业和人流的导入,也将会助力区域重塑活力,撬动全域产业焕新,成为青岛城市更新产城融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