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浮山湾区域目前共聚集154家大型企业总部,137家分行级以上金融机构,近6000家商务服务机构,高端商务服务业占据青岛半壁江山。 宋 喆 摄
今年上半年,市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3%;税收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4.6%,税收占总收入比重为84.1%,财政收入增幅、税收增幅、税收比重3项指标均居全市首位。
财税收入是地方经济的“体温计”和“晴雨表”。而这张优秀的成绩单,也传递出市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号。今年以来,市南坚持把经济运行牢牢抓在手上,聚焦产业项目、城市更新建设、历史城区建设三大攻坚,下真功、出实招、强力突破,获得全市二季度“加压奋进、进位赶超”红旗。“我们紧紧围绕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克服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不断优化服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经受住了‘压力测试’,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市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顶格推进,产业项目大提升
8月3日上午8时,市南区委书记王锋准时来到会议室,市南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等8家相关部门和区属平台公司对各自领域招商引资项目在会上一一汇报,区政协主席、分管副区长提出意见、建议,统筹要素、研判数据、寻找路径。像这样的早例会在市南区每周都会召开。
为顺应全市招商引资新体制新变化,市南区成立区委书记、区长、区政协主席任组长的区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除此之外,制订《市南区招商引资工作办法》,从要素资源统筹、信息报送、研判准入、决策履约、督查考核及会议制度等方面再造全区招商工作流程。依托招商引资综合专家库和六大主导产业专家库,对项目快研判、快决策、快推进,项目落地周期明显缩短。
不仅制度上有保障,打法上也有“新招”。市南区聚焦主导产业招引、重大项目招引、闲置载体盘活三个领域发力,通过展会招商、社会化招商、云上招商等手段,使项目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围绕主导产业谋划项目招引,新瑞利产业投资基金、芯凯微电子、英吉瑞能源贸易等40个现代金融、数字经济、时尚消费产业重点项目成功落户。在重大项目招引上,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加快形成以龙头带动集群的发展格局,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国内知名头部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洪泰基金、“云服务”头部企业天成云数等大项目顺利落地。而在盘活闲置载体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利用“旧巢”引“新凤”,变闲置载体包袱为招商引资资源,引入总投资近51亿元的青岛涉外法务中心项目,实现了停滞近9年的“烂尾楼”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据统计,上半年,市南区共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54个,注册资本总额316.64亿元;外资项目20个,注册资本总额3.61亿美元。其中,引进1个百亿元、2个30亿元重点产业领域大项目、1个世界500强项目。实际到账内资107.71亿元,同比增长52.2%;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额完成。
助企纾困,政策红利显成效
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给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为及时解决市场主体的“燃眉之急”“心之所盼”,市南区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围绕企业需求,提升政策服务精准度,帮助企业“靶向纾困”,为广大市场主体排忧解难。
市南区坚决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着眼于企业降成本,增加现金流,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运行留抵退税非集中式审核模式,开展大额退税事前分析,实现无风险企业“来了就办”。创新机制提速审核,全区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完成全口径退税10.8亿元。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红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从而转化为财政收入的“真金白银”。
加快落实经济发展激励扶持政策,修订《市南区经济发展贡献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启动政策兑现“免申即享”,为654家企业办理2021年度奖励资金约5.1亿元,重奖为市南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
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按照政策,市南区对200万元以上的货物、服务及4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预留45%以上份额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政府采购,对承租区属国有企业、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的266户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3个月租金近1500万元,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当政策的“春雨”精准滴灌到微观个体上,企业被“润”出活力,迸发出能量。“能在这个时候收到奖补资金,相当于给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我们会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中。”青岛华正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介绍,公司正在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和物联网平台应用研发,但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倍增。正当项目负责人犯愁之际,市南区发布了惠企服务15条政策。根据政策公司可享受到300万元的资金扶持,“我们没去政府跑一趟,没有提供任何材料,钱就到账了,这种高效服务让企业感到很暖心。”李建说。
靠上服务,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今年1—7月份,市南新登记市场主体7328户,其中新登记企业4318户,同比增长2.13%,在十个区市中排名第一。这组数据不仅充分显示了市南区优化的市场主体结构活力,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南不断增强的区域吸引力。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手棋”,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也是区域竞争的“软实力”。为做好企业服务,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今年以来,市南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活力经济先行区,夯实为企服务“全链条”,营造企业发展的“暖气候”,让企业“进得来、安得下、有发展”。
在政策方面,市南区坚持务实、精准导向,全面梳理分析政策实施便利度、经济带动性、惠企契合度等情况,重点围绕现代金融、数字经济、高端商务、时尚消费、航运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主导产业,并对《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进行修订。同时,陆续出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律师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领域新政策,形成以“政策20条”为总纲的1+N政策体系,通过丰富政策供给构建协同、高效、融合、畅通的产业发展生态。
在政务服务方面,市南区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首创市区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市区联办的“企业开办一窗式服务专区”,设立市区通办的审批楼层,营业执照申办、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医保、公积金登记、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所需流程,均可在一体化企业开办专区办理,全流程办结时间提速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帮办代办、免费法律咨询、免费税务Ukey、免费银行开户、免费公章刻制等“五免服务”,并免费发放“企业开办大礼包”,让企业群众享受“1+1>2”的便捷高效服务体验。扩大“独任审批师”的范围和职能,通过对审批事项全面进行梳理,压缩审批时限、精简审批材料,将没有“现场勘验”“专家评审”等特殊环节要求的审批事项,提速为“即办件”,目前“独任审批师”事项已增至178项。推出“暖南项目管理师”等特色“暖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造“暖南”政务服务品牌,让企业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
除此之外,市南区主动靠前,开展“企业大走访、服务大提升”行动。对重点企业实行分层次、全覆盖企业包联,区级领导、行业部门、街道办事处形成合力,开展“点对点”走访服务,将惠企扶持政策第一时间传递给企业,帮助企业保经营、稳发展。上半年,区级干部带队逐一实地走访128家企业,全区各部门累计走访企业2700余家次,解决企业问题173个。目前,“市南区企业服务智慧平台”二期建设已启动,全区各部门正梳理为企服务需求,完善一站式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功能。
(滕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