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多向企业“征点子”,多方论证“制单子”,多措并举“上好菜”……在崂山区,企业是经济发展舞台上的“主角”。政策的制定根本上是为了护航企业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如何让政策举措直抵企业最需处、做到企业家心坎里?企业最有“发言权”。
2021年以来,崂山区深入贯彻落实“点菜单”式改革省级试点工作部署,坚持“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改革有所为”的工作主线,围绕涉企政策设计之初、论证之时、落地之后的“全生命周期”,精准对接企业“点单”和政府“上菜”供需两端,让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
一年来,借助“点菜单”式改革,形成“一事全办”清单210项,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2000余个,推动政策落实发生了正向的“化学反应”。
“问需于企、征策于企”,“四线征点”广纳企意
占崂山区实有企业总量94%的民营企业,是构成崂山区经济肌体的“血管”,能够为激发区域核心动力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崂山区坚持以企业需求点为政策导向点,畅通线下发声、线上归集、走访跑线、行业专线四个渠道,实现了政策制定从政府发布“独角戏”到企业发声“大合唱”的转变。
站在企业视角,聚焦企业需求,崂山区创新举办民营经济创意会,邀请企业家参政议政,参与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让企业写“剧本”、当“导演”,政府记“笔记”、跑“场务”。
“希望房租补贴政策不仅限于政府平台载体。”“能不能加大技术改造奖补力度?”“建议出台对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相关奖励。”……近日,在由崂山区工信局主办的企业座谈会上,14家企业畅所欲言,结合自身需求,围绕房租补贴、技术改造、创新奖励、税收奖励4个方面提出了17条建议。会后,工信部门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修订,让企业不仅“能说”“敢说”,而且“说了有用”,形成了《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为崂山区制造业企业带来实实在在利好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崂山区还建立了企业联络专班,建立涉企联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上门问询政策意愿、所想所盼,选聘楼宇派驻专员,设立楼宇联络站点,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家门口”。
为打造“全天候”“24小时在线”的服务平台,崂山区还在全省创新搭建企业云服务AI平台,建立企业建言献策线上窗口。同时,打通“企业直通车”“云商大数据平台”“金企通”等多项行业服务途径,汇聚全区8000余万条涉企数据,归集3000余条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和建议,分析整理企业发展共性问题,为更好的政府服务提供了依据,一个开门纳谏、凝聚共识的线上政策智库初步形成。
“精准下单、多方评单”,“科学制单”顺应企心
在确保政策在法治的轨道上持续运行的基础上,崂山区探索建立共性问题集成处理机制和个性问题专项化解机制,按照“研究一个典型思路,解决一批相似问题”的工作思路,既举一反三又实事求是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工程项目建设“多测合一”全省领先,实现审批时间缩短50%以上。
今年5月,青岛微电子产业园收到一笔来自国外的订单,客户将在月底实地考察生产设备所在厂房建设情况。然而,尽管生产设备所在的2号厂房已经竣工,但由于整个产业园区并未完全完工,不具备整体验收条件,很可能影响订单的落地。收到企业求助后,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服务攻坚队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开展联合会商,为项目单独办理了2号厂房的单体消防验收手续。“消防验收是通过客户验厂的前提,如果无法按期验厂,订单就无法落地。”青岛微电子产业园园区项目经理韩俊说。“跟审批局联系后,他们当天就帮我们协调解决了这个问题,保证了我们的生产线能够顺利投产。为‘崂山速度’点赞。”据了解,订单落地后,园区将具备年产20亿只智能传感器的能力,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传感器生产基地。
政策执行得好不好,群众和企业说了算。为此,崂山区建立了“政务体验官”制度,每月举办行政服务主题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社区居民等群体开展代入式、沉浸式评政体验,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服务触点、业务流程、政策措施等不同方面进行真实办理和具体操作,让“政务体验官”理性客观反映问题和需求,提出改革建议,推动政务工作不断做精做细、迭代优化。
“企呼区应、照单上菜”,“定制上菜”切中企需
“现行的人才评定机制流程,是否真的有必要?”一次,在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企业挖掘高层次人才时,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提出了不同意见。“人才、科技部门开展的高层次人才评定,很多要求其实并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甚至会给企业和新引进人才带来困扰。”以往的人才认定模式中,往往需要对新引进人才进行一系列资格评审,其间还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一些人不得不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准备材料。
于德翔的建议给工作人员提供了“灵感”。“其实,人才不一定在于学历有多高、资历有多么丰富,而在于工作领域中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价值。”崂山区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姚震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家最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给市场充分的信任。”
今年5月16日,崂山区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推出《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40条“人才新政”中,9项政策全国领先,21项全省领先,实现了对原有人才政策的全面迭代升级。这个实施意见创新推出了配额制管理、企业政策定制权等举措,在评价机制上进一步“放开”,全面推出按薪定才、以赛选才、自主荐才等举措,着力做到需要什么政策,让企业“说了算”;谁是人才,让市场“说了算”,切实从企业视角、用市场逻辑发现人才、成就人才,让用人单位享有更大自主权,也让企业有更多的积极性引进人才、聚集人才、用好人才。
优化政务服务,难的是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崂山区坚持从企业需求出发,从痛点、堵点入手,把包含企业需求愿景的“菜单”真正做成为企业送养供能的“菜品”,切实抓好政策落地兑现的最后一环。
为方便企业办事,崂山区实施“一事全办”集成式审批服务改革,梳理形成210项“一事全办”清单,施工许可即报即批、证章无感领取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搭建企业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实施“金牌合伙人”入企服务机制,每年“订单式”选派一批干部到企业挂职服务、轮训锻炼,设身处地为企业的证照审批、融资信贷、水电气暖,以及企业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大事小情”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不断推动便企服务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出身自中国海洋大学技术团队的企业,相比于科研能力,团队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存在一定的短板。针对科技型企业对原材料和应用场景的需求,崂山区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引入上下游企业,并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应用场景。“在崂山区党委政府和派驻‘金牌合伙人’的帮助下,乘着‘鼓励创新’的东风,成立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公司实现了从‘跟跑’到与国际‘并跑’的跨越发展。”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琪超感慨道。
不久前,王琪超再次收到了好消息:“我们正忙着推进手头的项目,突然收到了一笔几十万元的资金,查了一下才得知是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奖补款项。”王琪超表示,通过免申即享服务,多笔政府奖补资金的及时到位,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改革创新就是在“破”与“立”中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党委政府跳出“舒适圈”,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创新优势,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才能真正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形成市场主体层出不穷、生机勃勃的生动局面。
改善营商环境要抓住关键
破除政策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导致的落实走偏、落地走样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让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和群众的最渴望处,是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崂山区探索建立的企业“点菜单”式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抓住了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精准服务企业的政务理念,值得借鉴和推广。
“点菜单”式改革试点是流程再造的再深化、再探索,其本质上是党委政府的政务流程重构,核心是政务决策的流程再造,逐步实现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以此推动形成更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宜业环境。
承担“点菜单”式改革任务的区市和单位要学习借鉴崂山区的经验做法,勇于创新突破,更加精准地对接企业和群众需求,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路数打法,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