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占公共车位频繁回潮

青岛日报 2022年08月03日

■李沧区执法人员加大联合巡查力度。

  效果评价

  根据点面整改情况、投诉人及附近居民、商户满意度、随机回访满意度综合评定

  公共空间被地桩、地锁、杂物圈占沦为“私用”,一直备受人们的诟病,也是百姓投诉的热点。此前,本报曾报道过李沧区向阳二路、市南区吴兴一路和台北路一号院、崂山区合肥路私装地锁、杂物圈占车位问题。近日,记者对这些点位回访发现,尽管各辖区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积极整治,但由于违法成本低、执法取证难等原因,整治后回潮严重,长期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就如何长效治理该处地锁、杂物圈占公共车位问题,各辖区表示将定人定岗,全面加强日巡执法力度。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表示,要充分发挥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夯实取证处罚程序。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表示,正在探索建立远程执法信息平台,积极推动建立源头治理机制。

  【实地回访】

  7月28日中午,记者来到向阳二支路看到,在长约200米的道路上,总共施划了26个泊位,但一些车位被地桩、地锁、筐子、轮胎、行李箱等物品霸占,而在道路两侧本不宽敞的人行道上,也有人用地桩、地锁圈占车位。记者了解到,仅从6月17日以来,他们就集中开展了18次联合清理,被频繁占用的泊位从最多时的12个减少至4个;8月2日上午,记者在市南区台北一路1号看到,3号楼前的15个公共车位上仅停了4辆车,其余的空位上摆放着锥形帽、油漆桶等物品;在市南区吴兴一路,记者看到共有7个车位被轮胎、锥形帽、自行车占据,这些物品上还拴着铁链;8月2日下午,在崂山区开泰锦城小区北侧的合肥路上,记者看到共有4家商户使用锥形帽、广告牌、板凳等物品私占网点前车位。

  “私占车位现象回潮太快了,有时执法人员前脚刚走,居民后脚就又把杂物放在车位上了。”一位投诉人告诉记者,他希望相关部门能从根本上解决圈占车位的问题,让公共资源回归本质。

  

  【部门回应】

  “圈占车位现象频繁回潮,与辖区停车资源不足和部分居民素质不高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李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曲斌告诉记者,简易的地桩、地锁不过二三十元,如果用废弃杂物占位,则几乎没有成本。要根治圈占车位乱象,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和处罚的力度,才能让占车位的人望而生畏。

  “处罚取证难是我们执法时面临的最大难题。”交警李沧大队李村中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当事人不承认圈占事实,给调查取证带来了难度。有的当事人虽承认私占车位,但经执法人员劝说后就把东西收起来了,难以界定其拒不改正。

  城管部门也同样面临着处罚取证难题,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李村中队分队长傅海生坦言,尽管目前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李村中队、交警李沧大队李村中队、李村街道河北社区已组成联合工作组,定人定岗,建立日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但回潮严重直接影响了执法长效,同时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下一步,他们对多次规范教育无效的当事人,将通过视频取证并立案处理。

  对于处罚取证难问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处长黄祥荣表示,要充分发挥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作用,确定专人每天对辖区道路实行视频巡检,发现私设地桩地锁,立即核查;对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罚。下一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组织专门的培训,指导各大队利用视频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证据,并进一步明确处罚标准、处罚依据、处罚流程。

  记者从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了解到,他们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远程执法信息平台,探索非接触式执法模式。城管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增设监控探头,并联合小区内监控设施,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通过大数据平台及时发现违法证据、锁定当事人,并在平台上实时发布罚单信息,从源头上治理圈占车位回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