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 助力青岛农业现代化

青岛日报 2022年07月29日

  □封春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现象越来越明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提升,2021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今年5月3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也联合发文,要求开展科普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培育高素质农民是青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

  加快实现青岛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聚焦高质高效推进农业现代化;2021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青岛市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多渠道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

  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首先要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但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有2亿多农户,近6亿农民,农民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主力军。具体到青岛市,虽然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2021年末仍有234.16万农村常住人口。因此,高素质农民培育不能脱离农民这一群体。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要强化科技知识培训。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快转变,农业生产中的新品种、新技术等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突破60%,需要广大农民尽快提高自身科技素养和农业科技水平。二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生产经营的农户早已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农业生产已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在新发展阶段,需要的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所以对农民的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势在必行。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培训。市场经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法治经济,公平竞争、等价交换、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因此法律素养也是农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农民自身遵法守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通过多途径教育培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技推广等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因地制宜地大力兴办各种农民学校或农民夜校,注重发挥农村土专家作用;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络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农业种植、农业经营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扩大农民教育培训的范围,增强培训效果。

  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还应该通过产业发展、乡情感染、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返乡创业就业人才和城镇有识之士加入农民队伍。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逆转的现实,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的趋势也难以改观,因此依靠乡村本土人才已难以尽快提升农民队伍整体素质,必须通过得力措施吸引人才下乡,实现城乡的双向流动。一方面,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在农村地区创造有吸引力的各种新业态,鼓励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挖掘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美丽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中共莱西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