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庐故居:《卧虎藏龙》之地“修缮一新”

青岛日报 2022年07月08日

▲王度庐故居修缮遵循“修旧如旧”原则。

▲王度庐故居施工前为普通民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涛  文/图

 根据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卧虎藏龙》曾风靡一时,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鲜为人知的是,《卧虎藏龙》这部武侠小说与青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市北区宁波路4号是一座建于百年前的小洋楼,《卧虎藏龙》作者王度庐曾在此生活长达12年之久。当年,《卧虎藏龙》就是在这里创作而成,如今它有了一个新名字——王度庐故居。

 若无《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想必王度庐仍被湮没于历史的风烟之中。

 王度庐原名葆祥,1909年生于北京一户贫困的旗人家庭。他幼时丧父,当过小学教员和家庭教师,也曾尝试过向报刊投稿。据说,王度庐常去当时名家荟萃的北京大学旁听,还常到北京图书馆读书,靠自学打下了扎实的中外文学基础。1935年前后,为谋生,他辗转于河南、陕西、甘肃各地。1937年春,王度庐夫妇赴青岛投奔亲戚,寄居于宁波路4号,一住就是12年。

 在青岛,王度庐开始了传奇人生。1938年6月1日,他开始连载武侠小说处女作《河岳游侠传》,首次使用笔名“度庐”,据说有“寒门度日”之意。王度庐一共写了30多部小说,代表作为“鹤铁五部”(即《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小说),都是在青岛居住期间所写。

 1949年,王度庐离开青岛,其间辗转于大连、沈阳,1977年2月因病在铁岭去世。在这28年间,他再未写过小说。虽然一生“清冷”,但王度庐在武侠小说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古龙曾说,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作家是王度庐。也有人认为,没有王度庐,就没有日后的新派武侠小说。

 在宁波路坡道两侧,分布着不少两三层的民房,王度庐故居就坐落其中。与青岛众多热闹的景点相比,这里显得有些落寞,甚至有些寒酸,尽管它曾是刘子山别墅群的一部分。

 旧时的青岛,随着馆陶路金融业以及港口贸易的发展,一大批来自中国、日本、欧美的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收入较高的银行业高管寻求高档居所。刘子山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将一部分别墅用于出租。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渐渐成了普通民居。

 “修缮前,两层楼住了至少8户人家,地下一层也有住户。”施工现场负责人邢东鹤说,房子最初是砖木结构,木质地板、木质楼梯,后来,房子的结构被大肆更改:北侧的木楼梯被拆除,木地板改成混凝土地面,一楼原来的木架构成了违法房,二楼的阳台变成房间,除了卫生间,其他房间大多被隔断成几个小房间……

 青岛建置百余年来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历史,是这座城市重要的遗产和竞争力要素。近几年,青岛注重发掘城市历史文脉,花大力气保护和修复城市风貌,使老城区焕发活力。2020年5月,随着市北区历史城区更新的推进,王度庐故居这一百年建筑又重新焕发生机。

 “那栋崭新的两层小楼就是王度庐故居。”邢东鹤指着前方说。红瓦尖顶、白色格子窗户、木质的楼梯、德式的牛舌瓦、中式的方瓦……如今的王度庐故居已修缮一新。“目前,主体修缮已经结束,预计今年年底修缮工程就能完工。”邢东鹤说。

 “修旧如旧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由于历时久远,加上留下来的历史资料有限,仅搜集资料就用了两个月时间。”作为项目负责人,邢东鹤参与了整个修缮过程。他举例说,德占后期,刘子山在青岛建有自己的砖瓦厂,所生产的瓦片背面均带有“青岛刘子山监制”的德文和中文字样,王度庐故居所使用的瓦片也是如此。

 修缮接近尾声,根据最新的市北区历史城区总体业态规划,刘子山别墅群所在的历史街区将联动馆陶路历史街区,打造金融商办集聚区和产业创新基地,成为市北区新航运、新金融、新贸易产业创意办公、商务商事和社交的载体。作为刘子山别墅群的一部分,王度庐故居也将拥有新的“归宿”。

 旧居“卧虎藏龙”。青岛是文化名人的福地,康有为、老舍、沈从文、梁实秋、闻一多、臧克家……这些名人都曾在青岛生活过,其间也创作出很多代表作。随着王度庐故居的重焕新生,他和他的武侠江湖也必将在青岛的历史文化中留下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