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近日,金家岭金融区联合青岛银行成立的青岛金融和财富管理联合研究与创新中心揭牌。揭牌仪式上,金家岭金融区管委会公布了联合研究中心2022年的六个课题,“在中国财富管理金改区探索打造ESG投资标准体系研究”即是课题之一。而在5月底“全国ESG创投联盟”落户金家岭金融区,联盟的成立旨在探索并构建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ESG评级标准,引导创投机构落实ESG责任投资理念。一系列新动作,展示出“ESG投资标准体系”在金家岭金融区的重要角色。
ESG投资本质是“价值投资” 的延伸,资本具有逐利性,要穿透ESG短期的成本负担,洞悉其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性,需要投资人的智慧,也需要从实践中萃取出可作为参考依据的标准。金家岭金融区集聚众多金融机构,具有探索ESG投资标准体系的条件和动力,区内青岛银行、光大理财和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等已率先在全市甚至全国作出诸多绿色金融领域的举措,同时作为全市金融聚集区,金家岭金融区对实体经济起到引导和托举的作用。在双碳目标、新旧动能转换等长期发展战略的背景之下,也意味着创建“ESG投资标准体系”恰逢其时。
ESG信息披露不规范,投资标准模糊
关于ESG信息披露,A股上市公司以自愿披露为主。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白皮书》显示,从2009年到2021年,披露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从371家增至1112家。随着监管和市场的驱动,ESG标准逐渐从一个“时髦”的概念变成一个越发被企业接受的治理原则。
当前,ESG数据披露存在规范不统一,数据质量和评级标准暂时较模糊等问题,传导至ESG投资层面,一方面是ESG投资标准大部分由境外机构制定,不适合中国企业,另一方面也存在投资行为贴着绿色标签,但投资标的与投资主题不符合,夸大投资产品的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及抗风险能力相违背的问题。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于日前发文称“从目前ESG评级体系的横向对比来看,缺乏统一的ESG披露标准是导致目前ESG评价结果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这也间接降低了各界对于ESG评价结果的认可度。”从侧面反映出青岛银行作为青岛金融和财富管理联合研究与创新中心的重要参与机构,聚焦“ESG投资标准体系研究”的动机。
“ESG投资标准体系”自觉成长
实际上,金家岭金融区内机构早已纷纷试水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实践,部分项目在全国都有着领先地位。2020年11月,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在无审核标准可循的情况下,为青岛水务集团落地全国首单蓝色债券,助力企业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厂之一。光大理财于2020年便首批试水ESG主题理财,单2021年光大理财参与ESG、碳中和等绿色金融主题投资的规模即超百亿元。
而今,走在ESG投资前列的金融机构不断突破,先行先试的效应甚至在全球范围彰显。2022年6月,IFC为青岛银行安排1.5亿美元蓝色银团贷款,其资金专项用于服务海洋友好项目和重要的清洁水资源保护项目,预计该笔资金将帮助中国撬动4.5亿美元融资。
可持续投资的落地,需要智慧和责任心,也需要一个更为客观的标准为投资抉择作出指导。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资理论和实践在金家岭金融区渐成气候,让其逐渐具备了探索ESG投资标准的实践基础和拓展空间,也具备了区域集中探索和细分领域的优势。
银行、证券等机构各自在ESG投资标准自觉作出差异化的探索。2021年,青岛银行联合IFC制定了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界定了蓝色金融和蓝色债券支持的7大板块37个子行业的合格活动,为蓝色信贷、蓝色债券和蓝色投资等蓝色金融业务提供了有益参考。
联储证券拥有专门的团队聚焦可持续投资标准研究和实操,据联储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分公司总经理肖盼介绍,公司的ESG投资团队已经将ESG理念及因子融入原有的固收净值型产品的投资管理体系之中,创建可定量分析的模型,以全面衡量投资标的的风险、收益及影响力,从而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投资业绩。在实操中联储证券创建了城投债的ESG整合评级体系及数据库。
此次金家岭金融区管委会和青岛银行主导的青岛金融和财富管理联合研究与创新发展中心也将为“ESG投资标准体系”的成形和完善贡献智慧。刘晓曙表示,“我们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直关注ESG投资以及企业ESG评级的发展情况。一笔投资是否应当被定义为ESG投资,不应该只关注被投资企业省了几度电、捐了多少钱,更应该关注投资对象是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环境、能源及员工发展等问题给予足够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保障投资回报。此次针对财富管理进行‘ESG投资标准体系’探索与前期研究一脉相承,我们将继续在这个方向产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