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用心用情持续增强民生福祉

——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组工作纪实·民生篇
青岛日报 2022年07月07日

■桑珠孜区曲美乡夏瑞村小规模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课间活动。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文/图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聚焦桑珠孜区民生发展短板,充分发挥青岛优势,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组将教育和医疗确定为民生援藏重点突破方向,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提升当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来到桑珠孜区曲美乡夏瑞村小规模幼儿园时,正值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正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舞。纯真灿烂的笑脸、干净整洁的园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所由青岛企业援建的“小规模”幼儿园去年5月份才刚刚启用,大、中、小班加起来只有14个孩子,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软硬件设施丝毫不比城里的幼儿园差。

 教育是民生之基,而学前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在夏瑞村小规模幼儿园建成启用之前,村里的幼儿园只能临时借用村民家“淘汰”的破旧房屋,3年换了3个地方,甚至在2018年以前,村里根本就没有幼儿园。

 “2019年,通过对全区12个乡(街道)176个村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调研,我们发现了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入园率相对较低、代课教师基本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乡村幼儿园校舍破旧等等。”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教育局副局长兼区一中副校长张禹说,针对现状,青岛援藏组创新提出了实施学前教育“三个100%”的工作目标:3-6岁儿童入园率100%,乡村幼儿园大学生教师配备率100%,小规模乡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100%。

 目标明确,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青岛援藏组和区教育局同志一起,对全区适龄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到各乡(街道)进行协调,逐村逐户做工作,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2019年底,桑珠孜区在西藏率先实现了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100%,乡村儿童入园人数由2131人增加到3558人。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大难题。青岛援藏组建议参照乡村振兴专干标准,招聘大学生到乡村幼儿园任教,得到桑珠孜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桑珠孜区招聘了125名大学生,保证每所乡村幼儿园都有1名大学生老师任教,实现了师资配备和大学生就业的“双赢”。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教师的专业水平,青岛援藏组还联系了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分批分期对新招聘的大学生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能在家门口入园,有了高水平老师,但很多幼儿园破旧的硬件设施仍然牵动着青岛援藏组的心。20多平方米的车库、废旧的民房……狭小拥挤不说,漏雨、发霉都是常事。“按照国家标准,幼儿园建设最小规模是90人,建一所幼儿园要二三百万元。”张禹说,青岛援藏组充分考虑西藏地广人稀的实际,会同桑珠孜区教育局编写了《小规模村级幼儿园建设标准》,六七十万元就可以建一所幼儿园,既保证了功能完备,又可大幅度降低投资。在青岛援藏组的积极对接下,大批山东爱心企业参与到桑珠孜区小规模幼儿园的建设中。2021年“六一”前夕,由中铁十四局等爱心企业捐建的28所幼儿园正式交付,也标志着青岛援藏组提出的学前教育“三个100%”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在实现“三个100%”后,青岛援藏组聚焦提升乡村级幼儿园办学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出并实施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城区9所优质幼儿园分别与10所左右的乡村幼儿园组成学前教育集团,每个集团与青岛两到三所幼儿园签订合作帮扶协议,构建起当地城区幼儿园、乡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纵向联合,与青岛两地横向协作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城带乡,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实现桑珠孜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全覆盖。青岛援藏组提出的“学前教育三个100%”在西藏是首创,从根本上改变了桑珠孜区学前教育基础薄弱、持续推进难的状况。

 就在今年6月30日,由青岛援藏组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日喀则市青岛小学也正式揭牌。据介绍,日喀则市青岛小学是为解决日喀则市学位紧张而建设的一所现代化标准的小学,项目于2021年6月开工,2021年11月完成主体封顶并验收,包括教学楼和配套附属设施,共占地25亩。学校设计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处处彰显着人文气息和现代教育理念,计划今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共18个教学班。日喀则市青岛小学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周边教育配套设施,满足周边居民子女的就学需求,有效缓解桑珠孜区的整体教学压力。

 除了教育问题,就医是当地群众的另一大难点。

 “你再弯一下腿我看看,这样疼不疼?”在桑珠孜区曲布雄乡边玛村村民顿珠家,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桑珠孜区卫健委副主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延荣强正在为他检查膝关节恢复情况,与延荣强一起来的还有“山海情·红马甲”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的几位志愿者,这样的走乡串户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今年63岁的顿珠患有骨关节病,关节外翻变形,膝盖已经持续疼痛多年,跑了很多家医院依然不见好转,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这是一种高原疾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这个问题后,青岛援藏组投入资金实施医疗援助项目,将当地一些骨关节病、失聪、先心病患者等安排到青岛进行手术治疗。“去年有3名失聪患者、9名骨关节病患者到青岛进行了治疗,顿珠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会定期来为他复查,随时关注他的康复情况。”延荣强说,就在记者采访期间,今年安排的5名失聪患者正在青岛接受治疗。

 “山海情·红马甲”医疗志愿者服务队走遍了桑珠孜区的每一个角落,开展重大疾病预防筛查、义诊巡诊等活动30余次,巡诊群众6330余人次,先后组织了4批“西藏光明行”及“光彩·西藏先心病儿童救治”活动,为120名白内障患者和56名先心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

 除了日常开展义诊活动,青岛援藏组针对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下了大功夫。围绕争创三乙标准医院,青岛援藏组推动桑珠孜区医共体建设,从硬件设施和技术能力双向提升,投入840万元购置腹腔镜、便携式超声等医疗设备。同时,主动对接青岛市卫健委及青岛市市立医院等开展远程会诊,组织桑珠孜区卫生人才赴青岛培训40余人次。此外,先后投入682万元扩建3个乡卫生院,新增面积近2000平方米,全区乡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岛援藏组聚焦生态援藏,大力实施绿水青山行动,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着力做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生福祉。在推进鲁藏百村生态家园建设工程中,青岛援藏组结合生态小镇和党建服务品牌的打造,累计投资6218.88万元对郭加新村、岗西村、吉培社区、丹珍桑曲社区等7个村(居)进行生态家园、幸福家园建设,为边雄乡甲根村、东嘎乡加吾岗村等19个村(居)配套了相关设备,同时推进生态林和生态合作社建设,开辟了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