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大马院:打造“铸魂”党建品牌 促进高质量发展

青岛日报 2022年06月25日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长期以来,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抓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个核心环节,打造“铸魂”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青科大马院发展,深刻凝练了学院精神——“高扬旗帜、传播真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打造了一支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思政课教师团队,全面展示了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原理固本传真理 铸魂育人谱新篇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打造“铸魂”党建品牌。围绕这一品牌,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支部(以下简称原理支部)以“原理固本传真理”作为支部特色建设抓手,推动铸魂育人各项目标的实现。

 强基固本筑堡垒

 党建引领业务精

 首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支部的引领力。原理支部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与业务同向同行。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旗帜引领+筑牢堡垒+品牌带动+典型示范”的学院党建计划。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三个二级学科的发展为支撑,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目的,以党建工作日为依托,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思、践、悟的基础上,引导支部成员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凸显支部“原理固本传真理”的党建特色。 

 其次,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组织生活制度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把手。原理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畅谈改革开放40年,感受教育新变化”“党风廉政伴我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等为主题,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和党课宣讲,统一支部成员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适时开好组织生活会,开展充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深入交流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提升;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开展谈心谈话,注意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以灯塔—党建在线为平台依托,形成日常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

 最后,坚持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力点,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坚持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服务铸魂育人使命。原理支部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一加强思政课教师自我修养的新要求,以专题学习、观摩研讨等模式为依托,深入学习师德师风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组织支部成员前往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太行山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等参观学习;聆听时代楷模专题讲座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支部成员提升铸魂育人能力,效果显著。

 在“原理固本传真理”的基础上,支部成员完成了“铸魂育人”使命,充分履行了自己“教书育人共产党员先锋岗”的承诺。支部成员曾获教育部“智慧教学之星”“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山东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山东省十佳思政课教师”等荣誉称号。同时,支部还荣获了“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党支部”“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铸魂育人担使命

 服务社会传真理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原理支部秉持党管方向、管大局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学习强国”平台2019年上线以来,支部成员坚持每天打卡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原理支部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党课;认真开展主题党日和“系列讲话精神进课堂”“四史教育进课堂”等主题研讨活动,帮助支部成员,提高政治站位和锻造过硬教学本领。原理支部还寓教于乐,鼓励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红色精神润心田《觉醒年代》经典著作诵读”汇报演出,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小组项目式教学汇报的重要展示环节,也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实践成果。

 党支部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获批“山东省曹胜名师工作室”“教育部优秀教学案例”;在省、市、校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多项;获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山东省软科学成果奖、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奖等多项荣誉;出版《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研究》等学术专著6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类辅学教材3部,主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当代创新研究”“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及对当代中国实践的启示”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教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

 此外,支部成员作为山东省、青岛市宣讲专家,还面向各行各业开展了长期持续的理论宣讲工作,效果良好,反响较大。《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山东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实现统战智库成果与政府决策的良性互动。曹胜教授作为驻鲁高校代表,在山东省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

 (陈 乐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

 高扬旗帜铸灵魂 坚定自信传精神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党支部(以下简称中国化支部)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学院“铸魂”党建品牌,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并结合自身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支部教学科研发展,形成了以“旗帜高扬铸灵魂,坚定道路传精神”为主题的支部特色。

 高扬思想旗帜

 狠抓支部自身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化支部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对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并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在“忆初心、敢担当、做先锋”“强化使命担当,服务师生为先”“清正廉洁 坚守初心”、参观“社会主义500年”“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等党史教育特色基地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切身体悟相结合;以“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开展了“我来讲党课”活动。支部通过集体学习、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等形式,与支部实际工作相结合,强化了学习效果。在一系列支部特色活动中,支部党员政治立场更加坚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坚定四个自信

 开展教学科学研究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中国化支部通过学术研讨和理论研究,促进党建学术化。中国化支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党的建设、革命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等研究方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及其重要论述展开研究。同时,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文化自信等,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支部教师围绕研究方向形成了一系列著作、论文,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新境界与中国发展变革研究》《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习近平党建方面重要论述鲜明特点研究》等。支部教师共主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历史经验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2项、“改革开放四十年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发展研究”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等省部级项目,分别担任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政治学会理事、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等,获得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青岛市“十佳”思政名师、青岛科技大学崂山学者、三八红旗手、教育先锋等荣誉称号,充分发挥出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化支部多次获得青岛科技大学先进集体、教育先锋号、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

 弘扬伟大精神

 形成立德树人实效

 思政课教师应以教学立身。支部教师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传承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支部教师在给全校本科生讲授公共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开设专业方向课过程中,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等融入教学,在集体备课、集中研讨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和感悟。中国化支部在教学方面还获得山东省一流课程两项、第三届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青岛科技大学活力课堂优秀奖等。

 为全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教育人,支部教师乔海波等组成师生理论宣讲团,结合时事热点,深入持久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到国网莱西市供电公司、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数十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宣讲,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解疑释惑。

 中国化支部围绕“旗帜高扬铸灵魂,坚定道路传精神”打造特色支部活动,实现了与教研科研、师德师风建设等中心工作的融合,使党建在本支部高质量发展中真正做到说得上话、插得上手、使得上劲,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出真正的引领作用。

 (孙倩倩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

 历史文化树自信 立德铸魂育新人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支部围绕学院“铸魂”党建品牌,结合支部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打造“历史文化树自信”的支部特色,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谋划和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

 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团队是实现立德树人使命的根本。

 支部以“三会一课”基本制度为依托,在坚持“五个一”要求基础上,定期组织支部成员进行党史专题讲座学习、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要求支部成员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强化政治担当。在理论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立敬畏之心,在历史的回望中寻找信仰之路,做到学好、学深、学透,坚守初心,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做到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

 通过开展教学技能研讨交流、集体备课、参观红色遗址、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活动,提升支部成员立德树人意识和综合能力,按照“八个统一”的要求,将思政课讲得鲜活,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思政课“金课”

 新时代铸魂育人,需要守正创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支部成员遵循“八个统一”,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活化教育载体,改革教学模式,立足课堂教学、创新多元化育人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打造“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的思政课“金课”。

 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注重历史与价值观引导、历史与社会发展规律、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关系。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加具有理论性、价值引导性问题的讨论和答疑,加强互动,诱导启发,更好地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史明理,以史育人,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引导大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的“小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我”有机融合。

 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通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贯穿内容,使学生走近革命烈士、深刻认识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感受党史的波澜壮阔。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行,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树立红色理想,激发爱国热情、报国志、强国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担当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铸魂育人成效显著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支部围绕“铸魂”党建品牌在党建、教学、科研工作中耕耘不辍,凝心聚力谋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效。

 一是探索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果。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省级思政课“金课”1项、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项、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校级在线精品课程1项等。个人获得全国思想政治理论影响力人物提名奖1人次、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名、山东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次、山东省学校思政课优秀教师1人次、青岛市“育人楷模”1人次、青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次、市优秀教师1人次。校级荣誉15人次。

 二是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支撑教育教学。科研方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4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省市统战理论研究项目等20余项,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省、市等社科成果奖20多项。

 成绩属于过往,今后仍需努力。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支部将持续坚守初心使命,砥砺前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成就。

 (王建美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

 党建引领教学科研 道德法治铸魂育人

 作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以下简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用实际行动擦亮学院打造的“铸魂”党建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高站位凝心聚力

 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支部。首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支部建设的全过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每一位教师。其次,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利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教师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党性教育、业务培训、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参观等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转化为支部全体教师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自觉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第三,定期召开高质量组织生活会。各项活动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主题、周有落实,不断提升活动内容的时代性,创新活动形式,使组织生活的效果得到保障。

 通过加强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支部凝聚力不断提升,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巾帼文明岗”、山东省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工人先锋号”、青岛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立足教学科研铸魂育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多年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取得丰硕成果。

 立德树人,铸牢信仰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针对大学生的理论实际与思想困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机进思政课堂、有效进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道德的时代新人。

 提升教学素养,夯实铸魂之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严格落实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关要求,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打牢铸魂育人工作根基。坚持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内在要求,通过高质量集体备课,加强教材研究与价值引领;弘扬青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坚持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先后获得省市校各级教学比赛奖项20余项。

 科研支撑教学,扎实铸魂之理。育人的根本是铸魂,铸魂的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教师要讲深讲透铸魂之“理”,就需要站在理论前沿,用科研滋养教学,扎实铸魂之理。多年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成员深耕科研、笃行不怠,共获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类奖项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论著12部。

 多措并举涵养师德

 爱心滋养铸魂育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积极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多措并举涵养师德,形成高尚师德师风。一直以来,全体教师党员用爱心滋养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志愿服务奉献社会,持续资助“春蕾女童”,多位教师一直坚持义务为师生做心理咨询与疏导,并担任市妇联和市教育局的义务宣讲员等,多次获得青岛科技大学“春蕾计划工作先进集体”“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围绕“党建引领教学科研 道德法治铸魂育人”开展的一系列特色支部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党支部建设、教研科研、师德师风建设等关键环节,铸魂育人工作效果显著,党建发挥真正的引领作用,培养的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发展后劲十足。

 (马丽娟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

 强基固本抓党建 铸魂育人担使命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以下简称研究生支部)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好”示范党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夯实组织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服务青年成才,团结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强化自身建设

 筑牢支部战斗堡垒

 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党的一切工作靠支部,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研究生支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增强高举旗帜的“底气”、从严从实的“勇气”、自我革新的“锐气”,将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引向深入。

 建设党支部坚强战斗堡垒,要持续不断强化支部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支部每名党员。研究生支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获评“我和我的支部”优秀微视频、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优秀主题微党课、基层党建突破项目等荣誉,尤其是以“学党史 颂党恩 跟党走”为主题的“七个一”系列活动,获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表彰。此外,研究生支部始终秉持“严管厚爱”的态度,在“厚爱”的同时,引导党员把党的纪律规矩“印”在脑中、“刻”在心里,选拔党性修养好、能力素质高、工作作风优的党员到支部委员会,发挥“领头羊”模范带头作用,锻造严于律己、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学习平台,不断创新学习形式,线上线下及时充电,每日“打卡”接龙,形成了“天天学,学满分”的良好氛围,研究生学习强国各项指标稳居学校第一。

 牢记初心使命

 锤炼铸魂育人本领

 研究生支部以铸魂育人为己任,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员的培养和成长成才,教育研究生党员要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

 研究生支部积极引导研究生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好”,找准人生定位;把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准”,筑牢思想底线;把人生第一粒扣子扣“紧”,练就过硬本领;把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实”,促进研究生党员全面发展。研究生支部积极组织开展青年成才交流会、学习经验分享会、学术沙龙等活动,围绕考博就业经验交流分享,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近年来,研究生党员在《教育学术月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先后有6人获评“省优秀毕业生”、5人获评“省级优秀学生”,53人次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兼职辅导员”“优秀毕业生”“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12人考入中央党校、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25人考取思政课教师,党员毕业生在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工作岗位中表现突出。此外,研究生支部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形成党团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引导团支部积极开展“建团百年铸辉煌,凝心聚力再出发”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广大青年的政治参与度和对党团组织的认同感和融入感,进而促进党团建设协调发展。

 理论结合实践

 志愿服务彰显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党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实践和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支部注重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本领,引导全体党员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党支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承担着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学院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重要责任。党支部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培养特色,坚持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形成“小老师讲大理论”特色。通过强化理论教育服务社会,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研究生支部积极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形成青岛市基层党建特色品牌,被中宣部作为典型宣讲案例,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疫情期间,党支部积极引导研究生党员投身公益事业。支部党员充分发扬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服务在抗疫一线,用爱传递温暖。同时积极开展“同心抗疫”主题宣讲活动,凝聚广大青年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力量。

 (郭江龙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