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岁月的馥郁陈酿

青岛日报 2022年05月18日

■大学路“网红墙”每天吸引诸多市民游客“打卡”。 邢志峰 摄

■工作日期间,仍有不少市民、游客来大学路享受休闲时光。 王 萌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萌

 在青岛厚重的历史城区,那些交织的街巷,就像是一件衣裳的线头,正是这些既纷繁交错又疏密有序的线头,聚拢构成城市文化的“酵母”。

 青岛的千万条马路中,唯有大学路是一艘孤帆。她诞生于忧患年代,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群星点亮,此后,任凭红尘滚滚,她主宰着自己航行的节奏。“网红”“小众”“咖啡”“文化”“时尚”“学区”……面对世人对大学路的认知和憧憬,她不追寻也不逃避,仍旧头顶银河般的繁星,脚踏沉静的大海,一直向前航行。

 大学路的原点,是一条已经消失的河流——青岛河。这条发源于青岛山的河流,孕育出了青岛村。120多年前,德国侵占青岛后,沿青岛河铺设了青岛第一条现代马路,命名为奥斯帕斯街。这便是大学路的源头。这时的大学路,见证了德日侵略者的野心——德国殖民者把青岛山改为俾斯麦山,并在山下驻设俾斯麦兵营;日本占领时期,将奥斯帕斯街改为巽町南段、俾斯麦兵营改为万年兵营,妄图永久霸占青岛。

 在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以后,当时的胶澳督办高恩洪在1924年利用这座兵营开办了私立青岛大学,而大学前的马路也被正式命名为大学路。这时的大学路,见证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老舍、闻一多、萧红、梁实秋、沈从文……灿若繁星的人民艺术家和革命家在这里驻足和居住,也留下了《骆驼祥子》等经典著作。

 当时代再次转场后,大学路似乎拥有了让历史的发条不再拧紧的魔力,渐渐吸引起一批又一批追求自由闲适的人们在此聚集——咖啡、酒吧、木艺、陶艺、杂货、展览馆、冰激凌……他们拉开了这个街区更新的序幕,并渐渐在此成长为魔法的一部分,构成了街区独有的风景——肃穆的美术馆、博物馆与散落在街区内的个性化咖啡馆、酒吧、手作店遥相呼应,老青岛手中的袋装啤酒与游客手中的手机相机和谐共存。

 大学路滋味悠长,品味城市悠悠岁月。它是厚重的,负荷历史的沧桑;它是轻盈的,飘逸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它是现代的,密布的咖啡店创造着闲适安逸的生活方式……

 自称是“中年叛逆”的“75后”宋娟于2018年在黄县路上开办了青岛源艺术风貌馆,4年的时间里,宋娟也从大学路的“局外人”变成了街区文化建设的深度参与者。“我之前是做投资的,经常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突然有一天,想沉下心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决定在大学路周边做个展览馆。后来我们利用黄县路上这个相对较大的物理空间,做了许多青岛艺术名家的展览,也邀请水彩画家来此写生;同时,以西部历史城区为起点,我们拍摄、整理了青岛160余栋老建筑的照片和历史资料,定期更新在微信公众号上,收获了很不错的反响。”宋娟说。

 2021年,由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市南区融媒体中心、江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了“读经典·品市南”主题阅读活动,青岛源艺术风貌馆成为这个每月举行两次的文化沙龙主阵地。“活动邀请文化人士来诵读讲解与青岛相关的文化名家的作品及渊源,现在每期活动名额一经发布,半个小时之内就报满了。”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宏介绍,文化沙龙不仅深受市民喜爱,更引起了知名作家王蒙本人和原山东大学校长华岗后人的关注和褒扬。

 这是一条兼容并蓄、气质独特的马路。这是酒吧、美术馆、旅社、咖啡店、书店、民居等多元生活场景共生的空间。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有机更新,它会显露更加迷人的丰腴之美,这条马路正在按照城市的内在秩序和规律源源注入新鲜内容。随着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匆匆步履,大学路片区也将进一步挖掘名人故居资源,创新表达形态,建设城市文化会客厅。

 盛夏将至,许多精彩“剧目”正在陆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