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一线

参与社会治理 助力乡村振兴

即墨法院探索“互联网+社区”一站式诉服工作机制
青岛日报 2022年05月06日

即墨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蓝村法庭为试点,在社区创建集诉讼服务、多元解纷、诉源治理于一体的“互联网+社区”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4月22日,在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即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树升作典型发言,介绍“互联网+社区”一站式诉服工作机制。蓝村法庭也是全省法院唯一做典型发言的人民法庭。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共建一站式诉服机制。一是依托街道设立工作站。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以“不增编、不建房、重实效”为原则,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硬件设施,以“一部电脑、一根网线”为标配,接入山东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群众在社区即可网上立案、在线诉讼。目前,全区已设立8处社区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站。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工作站通过“云调解”屡立“战功”,为26名工人追回130万元工资;帮助同胞兄弟在和谐氛围中分家析产;一位企业家在出差途中调解了合同纠纷。二是借助基层力量做好诉讼服务。街道、社区、村居三级政法员常驻工作站,负责诉前调解、法律咨询、指导当事人网上立案和在线诉讼、协助法院查人找物,把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蓝村法庭负责对65名政法员进行法律培训、业务指导,为街道培养了一批“法律明白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截至目前,工作站共指导294人网上立案,仅立案环节就为群众节省律师费近20万元;186名当事人在工作站参加网上庭审、执行约谈。法庭与街道联动,实现了“1+1>2”的效果。三是助力街道开展“三无”村居创建。立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目标,推动蓝村街道开展“无诉讼、无越级上访、无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村居创建活动,指导建立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规范村规民约,提高工作站联动化解纠纷的积极性。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提升一站式解纷效能。一是建立释明引导机制。坚持“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在前、法院裁判终局”工作思路,向当事人释明各类解纷方式的优点,引导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创新全流程释明制度,强化类案释法,注重全方位诉讼辅导,提高群众对裁判结果的认可度,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二是提升多元解纷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人民法庭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实施《关于规范诉前调解工作的意见》,统一发布制式调解笔录、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书模板,提高多元解纷工作质效。三是完善诉调衔接机制。当事人网上提交立案申请后,将案件通过调解平台分流到社区、村居政法员进行“两级调”,调解成功的予以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立案审理。在工作站通过调解平台提交申请的,直接分流到社区、村居政法员进行“两级调”,调解不成的指导立案,形成“诉转调”“调转诉”闭环模式。目前,工作站已化解纠纷375件,法庭驻地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7.6%。

 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深化一站式诉源治理。一是“小法庭”服务“大项目”。蓝村法庭结合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与党委政府对接,发出司法建议,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在辖区重点项目建设中实地走访、就地办案,现场开展法律咨询,就地化解征地拆迁纠纷60余起,保障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顺利推进。二是护航辖区经济发展。蓝村街道是北方传统皮鞋制造业基地,蓝村法庭针对部分制鞋企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联合街道召开产业防控风险座谈会6次,发出司法建议,提供合同规范模板,助推企业完善管理,助力地方传统产业升级。三是开展多元化普法宣传。积极开展“法律六进”,近年来,通过讲法治课、巡回审判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50余次,辖区干部群众接受了精准的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了村居干部依法治理能力和群众法治素养。

 即墨法院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诉讼服务品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