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首节预制综合管廊安装完成。
■工人们正在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墩柱预制厂内忙碌作业。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文/图
抢时间,赶进度,不停工,忙建设。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青岛各个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延续着平日里的热闹景象:工程项目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全力推进建设进度;广大建设者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争分夺秒抢进度,确保项目建设稳中有序推进……眼下,抢抓施工黄金期,各大项目正向着如期竣工投用的总目标发起全力冲刺,力争各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快施工、早见效。
造桥如同“搭积木”,误差小于2毫米
进入施工黄金期,在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现场,四个象限区域内的建设工作正同步加速推进,机械声隆隆作响,300余名工人全力赶工期、抢进度,管线迁改、基坑支护、调流路修建等作业全面展开,如同不断升温的天气一样,建设场面也愈发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在相隔十几公里远的墩柱预制厂内,也同样是一派繁忙的作业景象。近日,记者在墩柱预制厂内看到,16根高大粗壮的花瓶状墩柱已经预制完成,依次排放,再过不久,它们将被运输到工地现场依次进行安装。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主桥在全市首次采用装配式预制墩柱,桥梁建设也采用场外预制钢箱梁。除了必须在现场完成的桥墩底座等施工外,其他施工都在工厂里完成,然后运到现场拼装,形象点说就是工厂‘造配件’,现场‘搭积木’。”据青岛市政集团第一市政公司银海立交项目部总工李建伟介绍,整个工程总共需要预制26根高度为5.5米至6米不等的预制桥墩,目前已经完成了16根,预计本月将全部完成预制桥墩制造。
记者在工厂内看到,现场如同流水线一般正在加工桥墩柱,整个过程几乎没有灰尘,也看不到大量工人忙碌的身影。“瞧,这是钢筋加工区,在这里要完成钢筋的切割等准备工作。”李建伟指着“流水线”的开端说,加工区旁边便是两台钢筋台架,几名工人正在上面加工着钢筋笼,制造出墩柱的标准形态,制造好的钢筋笼会被运到模板拼装台架上,进行模板拼装。将拼装好的模板连同钢筋笼一起通过翻转台座转成竖直状态后,再用龙门吊将其吊至指定预制台座位置,竖直放置。“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用泵车向其内部浇筑混凝土,随后进行极为重要的养护环节。”李建伟说。
在这个“流水线”末端整齐放置的16根桥墩中,有的被罩着透明塑料膜,内部顶端还安装有喷淋装置,每天定期洒水养护并防止水分蒸发。在经过7天的精心养护后,便完成了整个预制生产流程。一个个预制完成的墩柱会被贴上标号,等待着运送到工地并安装在指定位置。
“像搭积木一样建立交桥,需要精细化管理。比如,每块桥墩柱的闭合缝隙误差必须在2毫米之内,这样建造出来的桥梁安全系数更高、质量更好。不仅如此,预制拼装建造可将串联施工变为并联施工,缩短工期,并具有对周边交通影响小、环境污染少、所需劳动力少等优势。”李建伟介绍。为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项目部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将墩柱预制和吊装工艺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现场进行试验验证,进而优化施工工艺。据悉,预计首个预制墩柱将于6月入场进行拼装。
备受大众关注的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是东岸城区“三纵五横”快速路网东端衔接节点,是两条快速路相交的转换枢纽,同时也是崂山金家岭金融新区对外出行主要通道,交通地位极其重要。由于靠近青大附院东院区,一直以来该路口的交通压力较大。我市结合区域实际及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经过充分论证,最终制定了在节点规划设计“两层苜蓿叶立交”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与此同时,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还创新性采用立交区四个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地下交通中心,以“象限图”形式分布的4个新建停车场,将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井”字形地下单向车行环路。停车场将与青大附院东院区的地下空间和地铁5号线无缝衔接,建成后将形成集地下环路、公共停车、地下人行及公共服务系统一体化的交通中心,不仅能缓解市区周边停车难问题,同时也将实现快速路网连接,减轻行车拥堵,提高交通品质,助力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61吨重预制综合管廊,起重机精准安装
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在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目光中,一块重达61吨的预制综合管廊被一辆巨大的履带式起重机缓缓吊起并进行旋转,随后在几名工作人员的配合下,精准安装就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前不久,发生在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建设现场的这一施工场景,意味着该工程首节预制综合管廊安装完成,为下一步转入道路施工提供了充分保障。
记者了解到,该综合管廊预制断面为双舱,预制节段全宽11.35米,全高4.5米,单节段长度1.5米,吊装重量61吨。“综合管廊内含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热力管道、给水管道、再生水管道5类管线,最大限度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相比,预制装配式管廊有质量可靠、节能环保、施工进度快等优势。”青岛城投工程建设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政事业部副经理孙茂金说。
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南起瑞昌路,北至仙山路,全长约14.3公里,建成后将成为继重庆路、环湾路之后贯穿市北、李沧、城阳三区的又一南北主干道。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对完善青岛主干路网体系,加强主城区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交通联系,疏解青岛火车北站进出压力,分担环湾路现行超饱和的交通流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完善区域环境品质,带动沿线更好地发展。据悉,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底实现主线通车。
与传统的道路建设施工相比,该项目在施工工艺上大量使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材料,为“海绵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样板。详细来看,该工程围绕着“绿色环保”凸显出四大亮点——
首先,在全市首次实现天然石材“零使用”。全线路缘石、界石、花坛石累计约7万米长,将全部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没有一块天然石材,而是使用人造仿石替代花岗岩、大理石等常规建设材料,从细微处践行“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其次,精细化建设城市公共设施资源。整条路的建设全面落实“多杆合一、多箱整合”的理念,将路灯、交通标志、信号灯、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杆件合并设置,由808处减少至590处,减少率达27%。统一规划整合电力、通信、路灯、交通等零散箱体,由149处减少至33处,减少率达78%,探索出城市建设集约节约的新路径;再次,打造“海绵城市”生态系统示范工程。因地制宜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置9万平方米透水铺装,打造下沉绿地,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最后,全面推广市政工程装配式技术应用。充分发挥装配式技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优势,全线桥梁和管廊标准段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工期较传统模式缩短了5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约60%。
去年12月2日,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正式动工;今年1月13日,李村河大桥首根桩基浇筑;2月24日,综合管廊样板段浇筑;3月13日,李村河大桥首个墩柱浇筑;3月17日,综合管廊首件顺利浇筑;4月8日,首件综合管廊预制件吊装……眼下,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为年底前主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及各参建单位将秉承‘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信念,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铆足干劲,安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确保该工程年底主线通车。”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强介绍。
据了解,着眼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超前谋划、适度超前、先急后缓”的思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将着力推进以“快速成网、节点立体、主干改善、次支贯通”为核心的“15515+N”工程。其中“1”为胶州湾第二隧道;第一个“5”为五条城市快速路;第二个“5”为五个主要立交节点;“15”为十五条主干道;“N”为存量未贯通道路。这些项目的火热建设,无疑将加快完善我市城市骨干路网、提升市民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