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卫“茶香梅谷”重点发展茶叶、梅花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产业。
■蓝村“桃源稻香”大力发展羊肚菌、水稻等采摘休闲农业。
■龙泉“莲花田园”携手央企打造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图为千亩桃花竞相开放。
■金口“凤祥芹乡”村企共建发展,田瑞牧业带动周边村庄增收。
■田横“蓝湾薯乡”沿山发展地瓜种植加工特色产业,沿海发展生态养殖业。
■段泊岚“果香柳韵”以无花果种植、加工为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灵山“花乡药谷”重点发展中药种植、中医药加工等产业,打造青岛市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
■移风店“七彩田园”汇聚尖端种子企业,带动乡村振兴。图为荷兰瑞克斯旺公司中国总部。
全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繁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刚刚结束的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谋划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聚焦四大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升级。以此为契机,“三农”在这片沃土铺展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
撤市设区以来,即墨大部分区域仍是农村形态,要实现全域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隆起带成为当务之急。即墨区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党建统领、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促进点、线、面一体联动;扭住人居环境整治这项群众感受最直观、最实在的工作,促进区、镇、村上下联动;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发挥服务保障作用,促进党员、干部、群众同心联动。
2021年,即墨区农业总产值150余亿元,龙泉“莲花山片区”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即墨区获评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
集聚资源,创建“4+4”示范样板
近期,即墨区龙泉街道绵延千亩的蜜桃基地成了市民的新晋打卡地,一朵朵桃花竞相开放,漫步其中,恰如《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意境。
数公里外,一条莲茵河串联台子、张家庄、石门、汪南等10个村庄和100余家休闲庄园、家庭农场,依托山、水、湖、泉、湾等资源优势,这里正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主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这里正是即墨区联合央企华侨城集团着力打造的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根据全市“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要求,即墨坚持“规划先行、片区打造、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的理念,连续两年投入2亿多元引导资金,布局建设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8个示范片区连片成群,竞相绽放。
移风店“七彩田园”模式,在即墨西部依托大沽河整镇打造,主要特色是抓住种业内核、汇聚尖端资源、促进种业振兴、辐射带动全国,重点发展高端种子、蔬菜种植产业,成功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其中,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是根据市委、市政府“一核引领、多点突破、全域协调”布局建设的“一核”,核心区面积1.6万亩、重点区面积3.4万亩、辐射区面积34万亩,累计引进全球排名第四位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中国总部等16家重点种子企业,形成500多类蔬菜、花卉种子研育展销一体的产业链,在农业部登记种子品种64个,培育的牛角椒、旱黄瓜等20多类种子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面积6万亩、年产蔬菜60万吨,女儿村大姜、湍湾紫蒜等优质蔬菜远销韩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
龙泉“莲花田园”模式,在即墨中部依托莲花山、莲茵河打造,主要特色是携手央企、做优山水田园、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原乡风貌,重点发展特色农旅、文旅产业。先行示范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涉及12个村庄,引入央企华侨城集团成方连片塑造山环水绕、原乡复兴的“城市田园”。坚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区域南部以“七彩莲山”为主题,北部以“水墨龙泉”为主题,建设蜂巢酒店、莲湾美村、山水廊道、运动公园等,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特色主题,每个村庄都力求保持传统风貌,实现现代化重塑和保护性开发,避免同质化发展,已成为市民向往的休闲好去处。
灵山“花乡药谷”模式,在即墨北部依托灵山、孟沙河打造,主要特色是改革流转土地、引入行业龙头,重点发展中药种植、中医药加工等产业。灵山街道原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薄弱镇街,集中流转2万亩土地,拉长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条,建成了现代化居住社区,破解了土地分散、种粮低效、农民增收等瓶颈,闯出了一条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人口社区化的乡村振兴之路,被评为省级农业强镇,目前正在聚力打造青岛市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
鳌山卫“茶香梅谷”模式,在即墨东部依托崂山余脉、大任河打造,主要特色是党支部60年不忘初心、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重点发展茶叶、梅花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产业。采取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盘活村庄闲置资产,盯紧生态观光、文旅融合等元素,与高校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全面修复荒山矿坑,引进“梅花谷”、多肉基地、兰花基地等,打造茶文化中心,实现“梅茶双增收”。
8个示范片区中,有4个片区是今年新规划的,分别是以山海经济为特色的田横“蓝湾薯乡”,沿山发展地瓜种植加工特色产业,沿海发展生态养殖,通过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以采摘经济为特色的蓝村“桃源稻香”,发展羊肚菌、水稻等采摘休闲农业,定位是打造省内最具特色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以非遗文化为特色的段泊岚“果香柳韵”,以无花果种植、加工为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村企共建为特色的金口“凤祥芹乡”,国有公司和省级龙头企业田瑞牧业合作发展,带动王圈水库周边村庄发展。
通过这些示范片区建设,串联起全区135个新村连片起势跃升,有效促进全区农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
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共享”新格局
春节过后,疫情多点散发,给村庄的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即墨区86个“党群同心·共建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包联部门单位,30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农村一线,与镇街村庄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合力筑牢农村疫情防控“前沿哨所”。
不仅疫情防控,聚焦农村基础配套、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即墨区集中发力、同步提升,开展“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活动,动员“党群同心·共建家园”,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实施新村融合发展“村村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头雁领航”等工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六权议事决策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两委”带富能力。
此外,即墨区坚持“硬软件共建、内外在共美”,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扩大水、电、路、气、网进村入户覆盖面。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做好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年内完成污水治村村庄360个,有效治理率达40%以上;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公里,通户道路硬化率达到96%以上;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村庄供水设施和管网更新改造,提升农村安全饮用水供给能力,积极促进农村清洁取暖,重点整治农村用作经营自建房安全隐患;推动农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今年力争全区镇街5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农村覆盖率达到40%。 梁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