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等重点任务,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

科技创新:青岛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

青岛日报 2022年03月04日

青岛高新区

数说这五年

 科技人才支撑不断增强:在青两院院士达到66人,其中住青院士36人,聘任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海外聘任院士5人

 科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63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40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科技领军企业,居全省首位

 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总数达21家,占全省1/4;推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建成涵盖近1400个高端项目的国际技术成果库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创新引领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前途命运。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青岛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等重点任务,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球创新指数发布,青岛名列全国第十位;科技创新竞争力城市榜单发布,青岛排名全国第十位;此外还有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全国第十、双创领跑型城市全国第十、“最佳科技集群”全国第十……在各大城市你追我赶的“排位赛”中,青岛奋楫笃行,交出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离不开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五年来,青岛瞄准源头创新,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打造重大科研平台,大力集聚全球高端科研人才,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2021年,青岛推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建成超算升级项目,获批山东省智慧海洋大数据平台。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实行“事业+公司”双轨运行模式,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实现高速磁浮领域重大突破。获批共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打造耐盐碱水稻产业化创新平台。获批科技部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开展能源领域跨国科技协同攻关。推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建成涵盖近1400个高端项目的国际技术成果库。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总数达21家,占全省四分之一。

 出台产业领军人才(团队)管理办法,印发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改革,青岛不断增强高端科研人才支撑。目前,在青两院院士达到66人,其中住青院士36人,聘任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海外聘任院士5人。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青岛已经连续十次入列榜单十强。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战略性力量。五年来,青岛努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青岛创造”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

 近年来,青岛多举措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6300家;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流程,建立申报受理常态化机制,高企总数突破5500家;深化高企上市培育行动,上市高企总数达36家,上市入库培育企业80家,更多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40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科技领军企业,居全省首位。大力推进重点科技项目,引进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研究院,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商用车研发中心;推动高端轴承青岛示范基地项目签约落地西海岸新区;引进国际领先医药健康领域产业孵化平台——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在青建设“分中心”暨“中关村医学产业园”;引进全球领先的空天大数据龙头企业——中科星图在青设立民用产品总部,打造空天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引进中国气象局海洋气象研究院,打造国家级海洋气象产学研综合示范基地;全国首个全要素集聚的科学仪器领域专业化园区——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正式启用。大力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即发集团开展颠覆性环保染色技术攻关,建成全球唯一连续平稳运行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线;承担科技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助推实施“双碳”战略;启动浒苔绿潮处置科技应急攻关,为海洋生态治理提供“科技范本”。

 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的营造始终在路上。五年来,青岛持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让城市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创新创业生态愈发优质高效。

 青岛持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出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中心,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在科技惠民示范专项中开展“组阁揭榜”试点,攻克行业技术难题;推行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让科研人员集中更多精力专注科研;获批科技部科技监督评估和诚信管理改革试点,是全国唯一获批该试点的副省级城市。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依托250人专业化科技金融特派员队伍,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政策辅导和融资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仅在2021年,通过科技信贷“白名单”、“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超700亿元。推进孵化器提升行动,2021年,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引进企业23家;春光里打造“青岛智谷”,已引进注册244家泛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创业黑马独角兽加速基地累计引进注册企业80家;海创汇在青建立7个加速器,加速项目346个,总估值达1600亿元,孵化培育上市公司2家、“独角兽”3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半岛科创联盟”市场化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仅在2021年,收集需求2133项,发布成果1.5万项,举办活动1.7万场,深入对接项目531项;完善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一总多分”体系,探索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启动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海洋科技孵化器,水下物联网通讯装备等5个项目入驻。

 回首这五年,青岛科技创新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既有点的突破,又有系统能力的提升。不断积蓄的科创力量,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站在新起点上,奔腾涌动的科创热潮,必将汇聚成青岛昂扬向未来的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