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三民”活动:政府工作向您报告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岛日报 2021年12月06日

编者按

 2021年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即“三民”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为充分展示今年以来政府各部门克服疫情影响迎难而上的工作风采和工作成绩,让广大市民更直观、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登各部门亮点工作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深入实施“项目落地年”

 前三季度开工在建项目6169个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打响项目建设、结构优化、谋划招引、服务保障“四大战役”,全市项目工作按下“快进键”。前三季度,开工在建项目数量达到6169个,同比增加486个,完成投资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6.3%。

 突出产业强根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一流产业集群和航空航天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前三季度,“四新”经济项目总数超过3600个,投资同比增长14.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4%、19.4%和30%;民间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6%、完成投资增长15.2%。欧力士等世界500强项目和吉利卫星等新项目相继落地,京东方、富士康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

 组织三次集中开工活动,中国北方环保产业基地等总投资5118亿元的524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从全市选派120名机关干部,成立10支“企业服务队”下沉至各区市,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协调解决各类问题600余个。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土地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强化用能支持,强化靠前服务,制定“六稳”“六保”政策清单,出台服务保障重点项目“15条”工作举措。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约2.6万亩,总面积8850亩的177宗“标准地”成功出让。今年获批专项债券额度435亿元,同比增长12.4%,再创历史新高。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创新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

 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0%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立足打造“智造强市”战略目标,创新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0%,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聚焦“5431”重点产业,制定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重大战略产业三年攻坚项目库,主导或参与推进计划投资1150亿元的56个项目;滚动推进计划总投资3044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823个、竣工175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15.2万辆(同比增长71%),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5.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6.6%,高于全省12.1个百分点,2个案例入选山东十大智能化绿色化技改优秀案例。获批组建家电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新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45个(数量居全省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

 创新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新培育11家智能工厂、86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卡奥斯赋能3500家青岛企业平均实现产值增长30%以上,获评“2021年度工赋强国奖”。创新发展水平评估与激励机制,将“亩产效益”评价结果与政策扶持挂钩,家电及电子信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2个基地入选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07万人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牢记初心使命,增强为民情怀,切实履职尽责,不断提升为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服务的质效。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截至10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07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5.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8%。始终兜牢社会保障民生底线,截至10月底,全市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80.2万、269.5万和313.2万人。织密和谐劳动关系防护网,截至10月底,共为2.9万名劳动者追回各类经济损失3.36亿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多项引才聚才新政,发放新一轮青年人才落户就业一次性安家费3.53亿元。率先推进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951人取得职称资格。出台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改革,全市已有50家企业开展自主评价7200余人次。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才集聚力和创造力明显提升。

 加快人社服务“数字化”转型,在全国首创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平台并出台认证服务标准,大数据综合认证率超过99%,其中大数据无感认证率达94.5%。在全国首建工伤保险智能化服务平台,160余名危重症职工实现“足不出户”远程鉴定。企业职工退休办理时限从20天缩短至10天。创新推动胶东五市人社服务一体化。

 市审计局聚焦民生护航发展开展创新审计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2.73亿元

 一年来,市审计局共开展审计项目91个,促进增收节支8.39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2.73亿元,审减投资4.5亿元,促进出台制度措施81项,移送案件线索和处理事项51件,为群众办实事52件,在服务保障民生、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紧盯就业“生存线”,促进相关部门修订出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等方面6项利民制度。守好医疗“防火墙”,收回违规支付的医保基金103万元,推动将52种中药饮片纳入医保结算。护牢百姓“养老钱”,确保困难人员“应保尽保”。聚焦供热“暖民心”,督促入户服务281次,整改隐患65处。密切跟踪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促进发放财政补贴487.7万元、小微企业获得税收优惠7.67万元、出台制度20项。推动17项服务事项纳入市民中心集中办理,“AI智能一窗”可办事项由155项增加至168项,共促进被审计单位向市场主体清理支付工程款2.91亿元。将700多个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一次性纳入审计视野,助力重点项目早落地、快推进、早见效。

 深入推进审计创新,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更加突出审计整改,对全市2018年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促进整改问题170余个,推动上缴财政资金4.98亿元、完善制度办法7项。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