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秧歌展演。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 通讯员 王述先
今年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运动会上,让家长和学生最震撼的节目莫过于两个非遗项目的展演——460名学生集体操练三铺龙拳,一招一式尽显精气神儿;200名学生扭起大秧歌,精彩表演极具感染力……这是胶州职教中心学校落实“十个一”的动人一幕。浓厚独特的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特色也成为胶州职教中心学校“十个一”的显著特色。
人人都是三铺龙拳传人
三铺龙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胶州武术的突出代表和缩影。其拳术模仿各种动物捕食动作,结合人体功能,以传说中中国龙的气度,模拟海中蛟龙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演绎山中蟒龙柔而含刚的吞吐之风。拳术“一拳一操一功法”,简明朴实,易于学习,能强身健体、孕育精神,是学生锻炼学习的不二选择。
“十几岁的孩子人人都有个武侠梦。” 胶州职教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江华告诉记者,相较于基础的田径运动,学生们对三铺龙拳更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特别高。除了体育课、晨练、课间、课外活动时间,三铺龙拳社团成为同学们切磋武功并以武会友的重要阵地,目前加入社团的学生达到了近千人,俨然成为学校的大社团。
另一方面,学校也挖掘三铺龙拳的精神内涵,精磨细研,雕琢细节,增加三铺龙拳普及的深度和厚度。据了解,学校将三铺龙拳纳入体育教学之中,常态化开展主题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不断提升体育教师武术基本功,有效保障了三铺龙拳的全面开展。目前,三铺龙拳在胶州职教中心学校全面开花结果,学生人人都是三铺龙拳传人,体育教师人人都是三铺龙拳专家。
“00后”扭起大秧歌真帅
“说到秧歌,很多学生的固有印象是‘秧歌很土’,但是真正学起来,他们会惊呼‘秧歌真帅’。”在胶州职教中心学校学前教育与服务管理系副主任刘君玉看来,“00后”学生们的态度大反转直观反映了胶州大秧歌作为非遗的魅力,也道出了秧歌作为学校“十个一”特色项目的重要意义。“学生们真正爱上了胶州大秧歌,更感受到了秧歌给自身带来的个人习惯、礼仪、审美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与变化,以美育人切实发挥出了实效!”
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秧歌表演拿过全国大奖、多次代表青岛登上省级国家级舞台的学校,胶州职教中心学校的秧歌被称之为“代表着国家级水准”不为过。刘君玉介绍,这种高水准正是源自学校对秧歌表演的传承与创新。学校年年组织教师前往秧歌发源地胶州东小屯采风,原生态的秧歌与“学院派”教师团队不断产生化学反应,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除了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条件,在秧歌的推广与普及上,胶州职教中心学校更在“人和”方面下功夫。学校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优势和专业优势,将胶州秧歌设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在课程设置、班级管理、培训模式、评价方法、师资队伍、教学手段、社团活动等方面改革创新,让秧歌在学校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六德”体系为人生出彩导航
在胶州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刘元福看来,职教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在于大德之行;职教之美,触人于四季如画,感人于润物无声。除了三铺龙拳、秧歌等特色非遗项目,学校还以构筑“六德”体系为抓手,寓德育于教学引领、管理引导、活动引路之中,为学生的人生出彩导航,实现与“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的同向同行。
近年来,胶州职教中心学校秉承“弘德精技”的核心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信念立德,提振学生精气神;以读书养德,涵养学生好品质;以疏堵正德,培养学生敬畏心;以活动筑德,弘扬正能量;以管理育德,培育学生好习惯;以实践修德,锤炼学生大担当。
刘元福表示,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师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特色精致发展,努力创建五育并举、师生和谐、环境安全文明的阳光校园,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