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青岛日报 2021年11月15日

□李 魏

 11月值得纪念。

 据说,整个艺术圈的人都在这个月奔去上海了,疫情并没有影响大上海艺术圈儿的热闹。先是线上线下汇聚了全球50余家知名画廊、艺术机构和出版商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紧接着便是Design Miami将收藏级设计带入魔都的首展;还有亚洲闻名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也有18个国家的45个城市参展……

 在广州的一个艺术公号中找到这些码得详实漂亮的艺术信息,发现文末,公号小编还“酸”了一句:每当看到如此热闹的上海艺术界,就会羡慕不已,并且深深地感受到那句话——“北上没有广”。希望日后的广州也能早日如上海一般精彩夺目。

 此时千里之外的北方,一个码字工也正许下心愿:希望青岛也能早日如上海一般精彩夺目。

 其实重要的不是城市之间的差距和攀比,热闹也只不过是艺术制造的商业表象而已。重要的是,艺术的存在,潜移默化于城市、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与价值。

 11月2日,李泽厚先生仙逝,有关他在思想学术界以及美学上的成就与贡献,即便在学界也没有谁能够真正说得清晰透彻,他对于康德的研读亦在大众的视野之外。但至少因着纪念,我们重又记起上世纪80年代那本丰富和改变了许多人审美认知的《美的历程》。青岛出版社出版于2016年的那本青岛版大部头《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也被重新翻动,对艺术怀有强烈求知欲的读者会发现,内容也并非书名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

 书中有关人类艺术审美来源的论述,或许已经解答了城市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艺术的命题。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工艺品和建筑物?为什么古代的工艺造型、纹样是那样的繁细复杂,而现代的却那么简洁明快?为什么当代电影的快节奏、意识流等等让你感到带劲?这位深沉的思考者告诉我们,这些都源于我们对于时代、社会不同节奏与时空的感知积淀。而艺术家的天才就在于创造、改变并发现那些新的艺术形式层的感知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的确是当下时代最敏锐的感知的反馈,也可以认为,它是城市创造力和更新力的直接映证。

 11月之所以值得纪念,正是缘于因纪念而引发的思考本身,它使我们片刻停留,能够静下来重新审视发现那些尘封已久的智慧。就像黑塞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发现他就像发现爱情、发现大海那样,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11月11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在这个充满商业气息的物质欲望爆棚的时刻,我们停留,接受文学艺术的片刻洗礼。这,值得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