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三日拍摄的上海夜景。 新华社照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胡相洋
金秋意浓,浦江潮涌。11月4日,举世瞩目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拉开大幕。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尽管疫情仍在多国多地肆虐,但中国对世界没有爽约。
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共有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这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的再一次宣示,反映出各国对经济全球化大势的认同,也再次彰显出中国市场的“全球磁力”。
青岛,外向型经济特色鲜明,对外贸依存度超过50%。以“开放”为特质,这座城市连续四年奔赴“进博之约”。在这个世界优质资源的“引力场”,青岛也做足了本届进博会的“功课”。
重视程度之高——组成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团长、分管市领导为副团长,市商务局局长为秘书长、市直部门和各区市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青岛交易团;
交易阵容之强——设市国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西海岸新区、城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高新区、青岛自贸片区等13个交易分团,并结合青岛实际,新组建“第五批上海实训队”分团;
组织规模之大——截至10月30日,青岛交易团专业观众已注册1065家单位,登记人数近3000人,组织规模超过历届。
活动内容之丰——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借力进博会东风,青岛市金融贸易航运暨上合示范区合作推介会同期举办。
作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当“开放”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不确定和犹疑的时候,青岛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大势,通过正在进行的进博会,以及刚刚过去的消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对话山东”等平台,不断强调、重申对这两个字的坚守与信念。这不仅是一种发展策略,更是这座城市一种深层次的品格和特质。
中国市场正在迈向“世界的市场”
过去几年,世界经济遭遇多种不确定因素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又为经济发展前景蒙上浓厚阴影。世界经济将向何处去?我们能够创造什么样的未来?这是人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
连续四年,在历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同世界分享对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治理的思考和主张。其中,核心不变的宗旨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其实,连续四年坚持线下如期举办进博会,本身就是一诺千金的表现。去年疫情严峻形势下,进博会没有中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如期举行;如今,尽管疫情仍在多国多地肆虐,但中国仍克服困难,让进博会如约而至,这给多重风险挑战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暖意和期待。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越来越多的开放平台向世界张开怀抱。今年5月,海南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9月,北京举办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0月,有着“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恢复线下展……无论是到会企业、客商数字超预期,还是总体成果数量、交易金额超上届,背后都是中国扩大开放的满满诚意,也是全球客商抢抓中国机遇的深切渴望。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均创10年来最高,中国出口和进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对华出口也成为多国外贸增长主要驱动力,中国市场正在迈向“世界的市场”。
进博会已经举行到第四届,每年都有每一年的创新。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共有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参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部分展区“首发”“首展”产品数量远超前三届……本届进博会展示规模特色的同时,更突出数字经济、低碳技术、绿色生产与消费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就像一扇窗,在进博会,不可逆转的开放大潮激情涌动!
之于青岛,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全球贸易逐渐回暖,以及青岛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等政策效果的日渐显现,影响青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225.9亿元人民币,几乎与去年全年进出口总量持平。
虽然面对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不确定因素,但青岛正以政策给力、路径明晰的“确定性”,来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深耕国际市场,优化外贸主体、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推动跨境电商跨越发展;深化“三项试点”(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西海岸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即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新动能……青岛在用实力证明一个开放型经济佼佼者的信心和潜力。
组建豪华交易团助力采购需求最大释放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信心不断增强……当全球的产品、服务、人才、智慧等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四叶草”内外汇聚时,溢出效应也随之而至。因此,全国各个城市都“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盛会中分“一杯羹”。
为抢抓机遇,促成交易,本次进博会,青岛组建豪华交易团。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青岛交易团专业观众注册1065家单位(2020年为807家),登记人数近3000人,涵盖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物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等诸多领域,组织规模超过历届。前来参加进博会的采购商,其中绝大多数是企业中层以上人员,不少企业“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看、亲自谈,寻商机、促成交。
“我们企业以奶油产品销售为主,之前参加过的国内外展会不少,但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进博会的层次和水平。”付金海是青岛可颂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这已是他第四年亲自“挂帅”。本次上海之行,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希望在全球寻找到更加优质的乳制品原料,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
付金海说,进博会参展商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行业巨头,代表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特色,展品丰富且都经过精挑细选,品质很高。为此,他在全集团挑选精兵强将,准备兵分几路“扫馆”,寻找全球的贸易伙伴。
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连续四年,青岛不曾缺席,在开放的信心愈发坚定时,交易团的队伍也愈发壮大。据悉,为组织企业与参展商积极对接,青岛组建13个交易分团,分别为市国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西海岸新区、城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高新区、青岛自贸片区,并结合我市实际,新组建“第五批上海实训队”分团,配合做好企业注册、采购、签约、招商等工作,以求将采购需求最大程度释放。
同时,为做好精准招商,青岛交易团还梳理出重点参展企业和参展商,发动各成员单位、交易分团精准对接,借助青岛承担的国家战略,以及城市品牌、产业基础等方面优势,主动与重点采购企业、参展商、境外机构和全球知名企业驻沪机构接洽合作事宜,搭建与知名企业和机构的沟通联系渠道,为招商谈判创造条件,推动参展商向投资商转变。
另外,“老字号”及“非遗”展示也将“热情上线”,食、行、游、购、娱……现场设置的多个单元,将在进博会上汇聚成丰富、精彩的青岛缩影。
在更加开放的平台彰显青岛功能价值
对于企业来讲,进博会是一个平台,是对接全球优质资源、优化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难得机遇。因此,青岛的企业自然不甘只当配角。
“疫情特殊形势下,进博会好比一场及时雨,拓展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通渠道。这已是我们第四年参加进博会,设置德国展品展台,不仅是为了让采购商喝一口地道的德国啤酒,我们还试图在中德国际客厅中,寻找与德国商贸往来的机会。”刘正刚是中德生态园对德贸易平台——“中德商通”的相关工作人员,他说,“中德商通”目前已进口德国母婴、酒水、日化、食品、厨具等两千多种产品,随着青岛自贸片区的利好不断释放,未来对全面扩大与德国、欧洲的贸易合作充满信心。
据悉,围绕“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中德商通”贸易平台贸易额已由2014年的不足1000万元,到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突破13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8亿元。产品进口、企业出海,青岛企业与全球的合作,正在与进博会的一次次“拉手”过程中不断升温。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历届都是全球医疗展商以最新科技进行“比武”的主战场,尤其是在全球防疫常态化背景下,这一展区备受关注。在这场跨越国界的大潮中,作为全球引领的国际化物联网医疗生态品牌,盈康一生于去年“首秀”进博会,即获得极大关注,这是海尔生物将物联网技术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科技生态产物,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互通,形成最完整的全场景闭环系统。今年,盈康一生又带来了多种自主创新的“硬核科技”,准备在新的赛道领跑。
进博会全球瞩目,同样是一个难得的国际性宣传展示平台。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借力进博会东风,汇聚上合元素,11月5日,青岛将在上海举行“青岛市金融贸易航运暨上合示范区合作推介会”,青岛市相关领导作城市发展总体推介,围绕金融、商贸、航运等,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上合示范区将进行专题推介。届时,来自上海市有关商协会、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金融贸易航运代表企业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相关代表,将在现场倾听青岛向世界的“表达”。
举办这样一场推介会,主旨是发挥青岛金融、航运、贸易优势,搭建沟通桥梁,推动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从这个维度考量,一场推介会的意义,已超越产业对接、经济治理本身,亦是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上,不断向世界彰显青岛的功能价值与自身形象。
此刻,全球的高端产品、优质服务、人才智慧、要素资源等在“四叶草”激荡。于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相信,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大潮,青岛也将在本次进博会中再次奏响开放融通、合作发展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