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今年长势好,预计增产5%”

青岛日报 2021年10月02日

在位于桃源河畔的城阳上马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水稻长势。周 伟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 伟 通讯员 杜德乐

 编者按 当广袤的田野换上金色的衣裳,又一个丰收的秋天如期而至。时下,青岛市郊的田间地头,处处一派繁忙丰收景象,金灿灿的玉米、颗粒饱满的大花生,农民脸上幸福的笑容,美丽的秋收画卷正在青岛大地徐徐展开。国庆假期,本报记者分头走进丰收的田野,为读者撷取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10月1日,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正式开展,青岛海水稻作为唯一受邀的山东本土项目亮相中国馆。记者同时了解到,青岛海水稻国内各基地将于10月中旬进入收获季,目前正在进行收割前的准备工作。

 10月1日上午,记者在城阳上马基地看到,黄澄澄的稻谷颗粒饱满,微风拂过,掀起阵阵稻浪,工作人员正忙着查看并记录水稻的相关数据,田间地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今年的水稻长势比去年要好,预计增产5%左右。”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上马基地种植总监王亚菲掂了掂沉甸甸的稻穗说,“目前在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此后要把田里的水排掉,把地晾干,然后就可以收割了。由于基地的土地改良已经进行了几年,并采用了智慧农业手段,水、土等要素都做到了更加精准,所以今年会增产。”

 王亚菲告诉记者,城阳作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盐碱地改良中心及产业化中心,早在2017年就与袁隆平院士青岛海水稻团队开展合作,开始进行盐碱地稻作改良及海水稻智慧农业推广。今年上马基地种植了5000亩海水稻,其中试验种植材料数百份,主要种植去年表现比较好的YC2009、YC2003,这两个材料去年测产分别达到了亩产739.7公斤、542.5公斤。

 与王亚菲同样感到欣喜的还有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能在新中国72岁华诞这天代表中国农业在迪拜世博会进行展示,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张国栋说,袁隆平院士青岛海水稻团队从2012年开始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的研究,历经多年的配组和选育,成功精选出一批优良耐盐碱水稻品种可用于大田种植,2020年首批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基于海水稻团队品种研发优势,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对优良稻种进行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目前,海水稻的推广已覆盖山东、内蒙古、浙江、新疆、青海、黑龙江、河南、陕西、江苏、宁夏等省区,面积近100万亩,加速了当地乡村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