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3+9+N”分层分类多维救助模式

市南区编织民生保障“安全网”

青岛日报 2021年09月29日

▲云南路街道“365便民坊”志愿服务。

▲市南公益组织举办“知心伙伴 一路童行”夏令营活动。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社会救助作为兜底性、基础性制度,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今年以来,市南区围绕打造美好生活典范区的目标任务,积极创新“3+9+N”分层分类的多维救助模式,统筹布局,强化“一盘棋”思想,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向“物质+服务”双保障并重转变,推动以政府保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统筹推进“知心伙伴”“一路童行”等心理关爱服务项目、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站、救助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为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综合救助服务,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权益,实现精准救助、温暖救助和高效救助。

 “3+9+N”,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在市南区存有这样一类档案,清晰地记录着该区各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生活现状及各部门给予的详实帮扶救助记录。为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南区根据档案记录的情况,积极搭建困难家庭精准救助服务综合平台,为困难家庭提供个性化帮扶服务。

 根据各类群体的致困原因、帮扶需求、地域分布,将困难群体划分为三个救助圈层:最核心内圈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向外一圈为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最外圈层为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社区居民。平台涵盖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等9类保障群体,建立了困难家庭“一户一策”“一人一案”档案册。将具有救助职能的部门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把“碎片化”的做法整合起来,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工作平台,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身心健康等专项救助,从托底保障、帮助支持、发展提升、紧急保护四个层面,针对不同类别和困难家庭实际需求,提供层次分明,保障清晰的精准救助综合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及其他各类生活补助金2008.4万元,发放特困人员及其他各类补助金134.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294.1万元,给各街道配备临时救助备用金5万元,共计55万元。

 此外,为确保困难群众救助无遗漏,市南区依托慈善协会成立“救急难”专项基金,积极引导鼓励爱心企业、社会组织、慈善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募集20余万元“救急难”基金,以保障困难群众因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得到及时救助,补齐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的短板弱项,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遇到临时性“不能承受之重”的负担。

 “盛满阳光的盒子”,让被动救助变主动帮扶

 “我挣钱了!这是我挣的钱!”小磊(化名)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1500块钱,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一张一张反复地数着,激动地说道。一旁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变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据介绍,小磊在七岁时患上了严重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而小磊本人也因生病而变得性格孤僻。云南路街道的社区网格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与小磊谈心交流,并交给他一份叠盒子的工作。小磊从起初排斥到逐渐接受,再到走出家门来到街道开设的“365便民坊”与大家一起工作,成为“盒子工程”大家庭里的一员,令人欣喜的变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小小的盒子对于困难群众来说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温暖的阳光,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找到前进的勇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群众因身体、能力或其他原因陷入贫困,依靠自身努力无法摆脱困境。为能够精准帮扶这些困难居民,市南区以需求为导向,将社会救助融入“五社联动”,打造“社会救助协理员+社区网格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的综合型救助服务网格,目前全区共有500余名网格员,覆盖全区11个街道、50个社区。通过开展“救助服务进网格、政策宣传进家庭”活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提高管区居民对救助政策知晓率,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更加及时、更有温度。“为及时给困难家庭提供帮助,我们要求社区网格员将走访常态化,了解群众需求、宣讲政策,解疑释惑融入日常工作,做到‘四必到’,即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伤亡事件必到、有不良情绪必到。”云南路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李同军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市南区把扶志、扶智作为帮扶的重点内容,通过云南路街道的“365便民坊”、金门路街道的“4S服务队”等特色公益服务,利用简单易操作的手工项目,精准帮扶困难居民。“我们现在的社会救助制度不再是单纯给予物质救助,更多的关注帮扶救助对象的尊严维护、重视激发救助对象内生性动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市南区民政局局长李军表示。截至目前,市南区累计为474名半失能人员、597名失能人员发放护理补贴147.5余万元,开展就业培训、扶持、援助以及托底安置2000余人。

 “知心伙伴”,用爱呵护困境未成年人

 护航困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安康幸福。市南区不断提高困境未成年人的救助和保障水平,使他们基本生活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确保各项儿童救助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在满足困境未成年人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深入推行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类救助向“物质+服务”模式转变。开展困难群众关爱服务工程,打造“知心伙伴”心理救助品牌,在社区设立“知心伙伴”社会工作室,组建社区心理服务志愿队伍,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同时,着力打造困境未成年人“一路童行”子品牌,依托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困境未成年人关爱基地,由专业社会组织,对接各类社会资源整合各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救助项目、救助政策,为救助对象定制“救助套餐”,派单给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

 “我要把这面国旗挂在自己的家里!”国庆前夕,聂小霂(化名)与社工一起在“知心伙伴 一路童行”国庆特别活动中一起画下一面国旗。看着现在的聂小霂,谁也想不到这个活泼的孩子曾经因为有暴力倾向而休学。聂小霂的父母均是残疾人,因为身体的原因,平时对他疏于管教,同时父母的缺陷也让他陷入深深的自卑,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最终产生厌学的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市南区民政局从中协调,由其父亲进行陪读,在单独房间以视频形式老师同步授课进行学习。同时,联系社会组织,对其采用“3+1”——即“专家督导+社工专业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多元服务模式,由社工专业大学生作为主要陪伴者,心理学及社会工作专家督导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工作者作为协调与连接者,提供线上的课外学业辅导、情绪疏导、心理辅导、不良行为纠正等心理救助。今年,聂小霂参加了暑期公益成长夏令营、“我的大学初体验”青科大校庆参访等“知心伙伴 一路童行”系列活动,原本厌学的他在新学期也重新回到课堂,开始了全新的校园生活。

 今年以来,为保障困境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市南区为75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及各类补助金85余万元,为6名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金6万元。同时,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针对疫情常态化亲子关系修复问题开展讲座,通过老师专业分析指导,帮助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增进亲子关系,调节家庭矛盾和社会关系,建立积极向上心态,逐步走出困境。此外,还联合社会组织举办“知心伙伴一路童行”夏令营活动,惠及60余名困境儿童。各街道还设立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为管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帮扶救助,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滕 媛 徐 锋)